经典的赵氏孤儿,程婴为了拯救赵氏孤儿,决定献出自己的独子,以代替赵氏孤儿。
俄国的伊凡雷帝杀子、彼得杀子,那样的较少,记载的多是正面的,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成语“大义灭亲”讲的是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碏曾经劝谏卫庄公,希望教育好庄公之子州吁。庄公死,卫桓公即位,州吁与石碏之子石厚密谋***桓公篡位,为确保王位坐稳,派石厚去请教石碏。石碏恨儿子大逆不道,设计让陈国陈桓公除掉了州吁与石厚。负面的也有,如著名厨师易牙杀子为齐桓公做美食,杀子烹献的故事。齐桓公对易牙的烹饪颇为赞赏,但日子一久,也难免会产生落套的感觉。就在齐桓公吃腻了美食而索求人肉时,易牙曾经杀子烹调而进献。
“人尽可夫”是指形容女性道德败坏、放荡不知廉耻。其实“人尽可夫”这句成语是出自《左传》,但并非是诋毁贬低女人,而是另有隐义。
“人尽可夫”这四个字在当今社会,是一个名副其实、真真正正的贬义词,是指女性私生活放荡,和任何男人都能发生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而且***都可以成为她的丈夫。
朋友们,当您看到“人尽可夫”这四个字时,是否您也认为这是在形容一个女人低贱没有廉耻,被世人指责唾骂的意思。其实不然,这四个字在古代却是个褒义词,含义为:任何男人都能成为女人的丈夫,而父亲只有一个,这怎么能够相比呢?
“人尽可夫”出自《左传》:“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
那么,这其中有什么典故呢?下面就跟朋友们详细讲解一下:
“人尽可夫”的典故发生在战国春秋时期,主人公是郑国宰相祭仲的女儿雍姬,她的丈夫是郑国的大臣雍纠。
郑庄公在位期间,祭仲很受宠幸,被委以当朝宰相的重位,可谓权倾朝野,法力无边。当郑庄公死后,祭仲便拥立公子忽即位,就是郑昭公。而郑庄公另一个儿子公子突也想当皇帝,发起叛乱以武力胁迫祭仲,废掉了郑昭公,自己上位当了皇帝,就是郑厉公。
郑厉公即位后,对祭仲一直怀恨在心,但又忌惮他的势力,决定搞个暗杀除掉他。心里思来想去的谁最稳妥?后来可能是觉得跟祭仲越亲近的人越不会受到他的怀疑,而且还最容易下手。
祭仲专,郑伯患之,使其婿雍纠杀之。将享诸郊。雍姬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其母曰:“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遂告祭仲曰:“雍氏舍其室而将享子于郊,吾惑之,以告。”祭仲杀雍纠,尸诸周氏之汪。公载以出,曰:“谋及妇人,宜其死也。”夏,厉公出奔蔡。六月乙亥,昭公入。《左传》
这是“人尽可夫”的出处。
春秋时期,邓大夫祭仲专权跋扈,郑历公很担心,当成自己的隐患,想要除掉他。 于是想到了祭仲的女婿为雍纠,答应给雍纠很多好处,让他除掉他的老丈人祭仲。
雍纠准备在郊外宴请祭仲,然后杀了他。雍纠的妻子雍氏知道了这件事情,连夜跑到娘家,告诉了她的母亲,并对他的母亲说:“父亲与丈夫哪一个更亲近?”她的母亲说:“任何男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女人的丈夫,父亲却只有一个,怎么能够相比呢?”于是,雍纠的妻子雍氏 就去见她的父亲祭仲,并把郑历公派雍纠加害他,雍纠准备在郊外宴请祭仲,然后杀了他的事情全告诉了他爹。祭仲先雍纠一步,把雍纠杀死了。郑历公知道***失败后,就逃跑了。
自己的丈夫要***自己的父亲,在两者只能选择一个的生死关头,她的母亲说“父一而已,人尽夫也”。是从血缘的唯一性上做了比较,指出两者的不可比性,父亲只有一个,而丈夫选择的范围就是天下男子了。
一个女子,是***皆可以为其丈夫的,至于父亲,为天然骨血关系,只有一人,不能与夫相比。
在封建社会,男人当权的时代,女人没有任何地位,古时候还非常注重孝道,因为血缘关系,雍氏选择了自己的父亲,牺牲了自己的丈夫,这是不得已而为之!其实,雍氏这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而后来,扭曲了“人尽可夫”典故的真实涵义,
现在为贬义,形容生活作风不检点的女子,可以和所有的男人上床,当自己的丈夫看待。不守妇道的女人!
“人尽可夫”现在是个贬义词,是说女人放荡不知廉耻,换男人如同穿衣服,全凭喜好,用身体换取利益,这种道德败坏的女人当然被人所不耻和唾弃。“人尽可夫”出自《左传》一文,但并非用来贬低女人,而是另有含义。
我记得一个段子这样说道。
见一貌美女子站在街头,正是花开正艳,风情万千的年纪,我开始相信缘分,这不就是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吗?为了脱单的大业,于是我麻着胆子上前套近乎,看着她甜甜的笑,我觉得我爱了,她说500;我黯然神伤,转身离去,没有情,光剩下爱有何意义?
虽然人选择不了人生,但可以选择贫穷地笑着保持自尊,没有富贵,但要有不愧天地的正气。
“人尽可夫”其实是种侮辱性的话语,不管对方是什么人,都不要给别人戴上这顶帽子,用这个词侮辱了别人的一生。生活,不是每个人都能选择光鲜体面,更多的是对生活的妥协和自贱的无奈。
人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所以无须过多指责,花美丽站在一边观看就好;不要想着将花整个摘回家,摘不到就胡乱贬低,恶***地往***里说。
“人尽可夫”出自《左传》,原文意思强调的是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而不是一个带有侮辱性的贬义词。
这个故事比较有趣,里面含有很多东西,比如孝道,比如大义灭亲,比如权势与亲情的选择,还有点老婆和妈掉水里先救谁的矛盾——选择父亲活还是选择丈夫死。
1、杀机
这事发生在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厉公心里不大舒服,因为大臣祭仲权势很大,把持着朝政,自己这个皇帝活得很憋屈,就跟祭仲的孙子似的,所以就寻思着把祭仲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