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述而不作不是主动性行为而是被动的接受 因为一些史料缺失孔子不能按自己的臆想去改动历史*** 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他没有办法 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 只能如实记录以备后人考证。这是一个非常严谨的科学态度 不象现在有些学者到处捕风捉影 道听途说 来忽悠大众尤其那些公知们
孔子述而不作,没作过一本书。《论语》为后儒之作。
述而不作,对后世儒家的影响,就是反作用,作书无数,还打着孔子的名。现代词儿,正能量,负能量。谁是正能量,谁是负能量,扯不清。
孔子为什么要述而不作?
孔子只所以述而不作,我想这里边肯定是有原因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
第一个原因应该是无法去作。孔子的思想内容浩瀚无边象大海一样,包含了现实世界一切人的领域,整个思想体系是以中庸为主线,就象他自己说的,吾道一以贯之。而现实世界的人五花八门、千奇百怪,根本没有一个固定的做人方式或者定律。大凡以精神和思想为主体的学说是一种圆通、圆融的状态,是以随机启发、让学习的人随机开悟和领会为方便之门,视学习者慧根深浅而教学习的内容。正因为现实社会人们思想太为复杂,根本无法事先写作出来让人学习领会,就象佛祖也是述而不作,这都是同样的道理,思想灵魂是一种圆融复杂的东西,不可能事先就规定出来。
第二个原因应该是那个时代写作可是太辛苦的事,孔子那个时代写作可不是写而是刻,把字刻在竹片上,那是一个辛苦劳力的工作。佛祖在印度,印度那个时代是把字刻在数叶上,那也同样是一件辛苦劳力的工作。孔子和佛祖若是把时间都用在刻字上了,那可就没有时间讲学和传经授法了。所以孔子述而不作也有当时写作太困难的原因。
第三个原因应该含有心传口授的意思,没有文字记载别人也做不了***,全是用口传送的自然都是孔子自己的东西。就象佛祖一样,阿难记录佛祖说的***,而佛祖怕有人***特意让阿难在***前加上如是我闻四个字。所以孔子述而不作也含有害怕别人***的成份在里边,读了《论语》和《孔子世家》就会知道,孔子在四十多岁的时候就已经被人称为圣人了,被称为是上天派下来教化人们的圣人。
孔子这种述而不作对儒家有何影响?
孔子的这种述而不作,对后世的儒家影响是巨大的。后世儒者当看到《论语》并非孔子自己写作的,而是其***们根据孔子的教学记录下来的,所以他们就敢篡改和扩大孔子的思想。后世有两个代表人物,一个是汉代的董仲舒,另一个是宋朝的朱熹。孔子从没有讲过什么女子三纲五常,是董仲舒添加进去的,宋朝大儒朱熹按照统治者的意愿重新评注《论语》,这样才使孔子的儒学真正变成了统治者的工具。
总之,现在这个时代要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就应该还原孔子儒学的本来面目。
中国文化很浅显,人们很多时候是想多了,其实可以理解为就是字面的意思,“述而不作”就是只说不写书吗[呲牙]
在中国文化中学问很重要,“学问”“学问”就是学习要多问,多问为什么,刨根问底,还要实证,还要形成体系。所以,中国文化其实很注意分析,只是表现方式与西方不同而已。
为什么“述而不作”呢?因为高度智慧来自于灵感,很多时候是有感而发,突然有所感悟,很随机,很偶然。一旦坐下来要写文章了,感悟就跑了,找不到了。
中国文化是很严谨的完整体系,但是很多表达方式又是偶发的,书法,国画,都是如此,即兴发挥,很有意思。这也许就是心源文化的特点吧,更是一种创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