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心修身克己复礼毛笔字,正心修身 克己复礼

tamoadmin 日常成语 2024-04-01 5 0

儒家经常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里的修身是什么意思?

修身是指一个人必须要有良好的修为,即指一个人必须修得良好的品德,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使家庭兴旺发达了,才有资格治理国家,平定天下。反过来说,一个人自身没有一点修养,是很难管理好家政的,这样的人更谈不上治国平天下了。

儒家经典中对于君子立世的要求“修齐治平”中“修”指的是修身,所谓修身,乃是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也。通俗的说,修身就是“克己”,完善人品操行,提高人生境界。

在传统文化中,修身是中国文化的人生价值取向。《礼记·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可见修身是基本的核心环节。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是向内求,以自我完善为基础,继而达到正己正人的理想,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者的最高理想。

正心修身克己复礼毛笔字,正心修身 克己复礼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然而,实际上成功的机会微乎其微,失望的时候更多,于是又出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并天下”的思想,“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积极而达观的态度相互结合补充,几千年中影响不衰。

在过去甚至有“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事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谓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之本,此谓之至也。”的说法。

古往今来,修身的典范各个时期均出现了很多。

正心修身克己复礼毛笔字,正心修身 克己复礼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孔子当属修身克己复礼第一人,他的七十二***里颜回则是孔子都佩服的人。

明代王阳明先生也是这样的典范。

谢谢邀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即修养品行节操、德行。处处以身作则,整治品行,涵养性情,懂得修身养性。

正心修身克己复礼毛笔字,正心修身 克己复礼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所以把修身放在最前面,齐家则整治家庭,古时中国都是大家庭,使家庭成员都相亲相爱,一个人要先齐家,才能治国乃至平天下。

事大则国家,事小则各行各业领导,若依此老祖宗智慧而行者,以德而治,我们的国家就是以德而治,必兴旺发达经久不衰也!

这个修身,就是修理自己的身体。

修就是修理、修养、修正;身就是身体,身体健康、硬朗、精炼,包括脑袋,包括脑袋里的思想、智慧、素质、性格、知识、品德、能力、性情、心眼等等。先要从大到小,掰掉坏的不好的负能量的枝枝芽芽,立志励志、自省改过、慎独格物、养心正心,然后再从小到大,身强力壮百炼成钢,机智勇敢、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大智若愚、处变不惊、外圆内方等等,为第二个台阶齐家和第三个台阶治国和第四个台阶平天下做好战斗准备!

总而言之,修身就是明确自己的理想和方向,看准自己的优势和目标,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改掉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磨炼自己的精神和意志,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加强自己的文化教育,保持自己的魅力和威望,端正自己的品行,提高自己的修养与能力,——然后就成精了!然后就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大展宏图吧!然后就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吧!然后就去齐家吧!去治国吧!去平天下吧!

在中国历史上,最典型的人物就是曾国藩同志了!(在这方面,刘邦同志与朱元璋同志都不合格!)可以说曾国藩老爷子那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精气神俱佳,可以说是除了他老人家,那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耶耶耶!

——因此上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你、他,还是抽棵便宜香烟,洗洗睡觉吧!

感谢邀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思是通过明确自己的信念和目标,来让自己头脑清醒,是非曲直分明。正念分明后就要努力在待人处事的各方面做到真诚二字,努力断恶修善,久而久之自己的修养就起来了,有智慧了。这时就可以把自己的家庭经营好了。家庭是国家的缩影,把自己的家庭经营好了的人也一定可以把国家治理好。一个能把自己国家治理好的人,那么他(她)也一定能让世界充满和谐,天下太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文化内涵是什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字面上的意思是自己都不想做的事,就不要强加给别人。这句话既是***平等、互相尊重的做人做事道理,更是对人性的全面体察。

在做人做事方面,这句话强调换位思考的为人处世之道。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说什么话,要先替对方想一想。

在做人方面,这句话强调了对他人的尊重。而尊重的前提是自尊,一个不能自己尊重自己的人,是不可能真正的尊重他人的。自尊的人会三思而后行,会推己及人,而后赢得他人的尊重。

这句话其实告诉我们,人性中有善也有恶。所谓人之初,性本善,说得其实是对人性的本质。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善恶的标准因人而异。每个人在付出行动之前,都应该以善为本,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做人要厚道”。

有了这句话的指导,人才会四海皆友,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每个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这就要求我们善待彼此,世界才会充满了爱。

我一直崇尚一句话:人们今天对你的尊重里,深深蕴含着你曾经对他人的尊重!


这是一个道与法的区别问题。自己做不到的就不能要求别人去做,道德没有强制执行力,只有内心约束力,还与人的修养有关,没有道德的人叫做缺德,但是他并不违法,所以这就是我们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的重要区别之一,在国外,法无禁止即可为,而我们国家,分类出,是否为弱势群体?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交通违规公安调解程序,即使你行人和电动车,摩托车,自行车闯了红灯,你开汽车的不小心撞了他们,你都得赔付对方,法律术语是人道主义帮助。中国传统社会的思想就是德与法一起治理国家,按照这种思路维持社会各类秩序正常运转。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文化内涵是什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汉语成语。意思是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对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出自《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这句话和老子的“无为而治”有些相似。大概就是“恕”了。自己不喜欢也不要给对方增加烦恼。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种为人处世的准则。

人与小交往中,各有各的脾气秉性,各有各的处世方法,各有各个观点,意见。你喜欢的别人不一定喜欢;你认同的别人也不一定会认同;你需要的别人不一定需要。大家彼此尊重,各抒己见。但是,你不喜欢的、无法接受的、无法承受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尊重、平等对待每个人是为人处世的准则。以己心待人。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所在。

人与人的表达能力不同,你可以不善言语,不善于交际。但是,我们都需要与人交往的。善良的心,换位思考的品质、品性必须有。换位思考一下你就会体谅到对方,体谅到对方你就会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准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