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暴跌!这一板块,“危机模式”!

tamoadmin 百业资讯 2024-06-23 9 0

6月21日,广汇转债大跌20%,报收于57.542元,远远低于面值,在过去的一个月中,广汇转债累计跌幅已经高达42.6%。无独有偶,同日山鹰转债、鹰19转债等也大跌近20%。

事实上,广汇转债等行情近期并不罕见,截至6月21日,已经有78只转债跌破面值,约占转债市场的14.6%,其中岭南转债等也都是在近期跌破面值以后持续加速下跌。

集体暴跌!这一板块,“危机模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可转债已经进入‘危机模式’,市场极度担忧信用危机,无论是债底还是权益价值,都提供不了保护。”上海一位机构投资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也对券商中国记者分析,低价转债相较于信用债存在明显的信用下沉的特点,对于投资者而言容错率较低,因此主流机构倾向于对弱资质转债及时密集出库。叠加近期A股市场行情低迷、评级调整与问询函发布、个别弱资质转债即将面临到期兑付的问题,投资者情绪更加恐慌。

集体暴跌!这一板块,“危机模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转债信用危机

可转债市场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信用危机。今年以来,搜特转债、蓝盾转债、鸿达转债陆续跟随正股强制退市。5月17日,搜特公告由于流动性不足无法兑付回售本息,搜特转债正式成为首只实质性违约的可转债。

至此,可转债市场三十余年的“零违约”神话,使市场开始重视转债信用风险。

集体暴跌!这一板块,“危机模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股市行情低迷的情况下转债已脱离股性没有转股预期,投资者按照债性定价转债并担心转债的信用风险。”明明表示。

一些大跌的转债从基本面上确实遇到了一些问题。78只跌破面值的低价转债中,2只转债正股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3只转债正股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2只满足财务类退市风险警示要求,7只转债2023年年报存在虚***记载行为,此外还有少量转债2023年年报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或被问询。

东方金诚研发部副总经理曹源源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监管环境与上市公司退市要求更加趋严,关注和判断弱信用资质转债信用风险的重要性日益提升。近日发布的“科创板八条”延续新“国九条”推动资本市场服务新质生产力、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总体要求,使市场对信用风险突出的转债个券避险情绪明显加重。

山鹰转债的正股山鹰国际,近期股价持续下跌,周五更是直接跌停,股价报收1.33元每股。广汇汽车也连续大跌,截至6月21日,股价只有0.88元每股。市场担忧,这些个股都可能遭遇面值退市的危机。

纽达投资创始人邬雄辉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转债不同于信用债,其主要退出方式是通过转股而非到期还本付息。因此,投资转债时,更多关注其转股能力。如果公司退市,即使公司愿意下调转股价,但失去上市地位的股权也失去了价值。

“当下投资者对于A股行情与经济基本面较为悲观,转债的定价从股性定价切换为债性定价,更加关注转债的信用风险。今年评级调整可能更加严格,比如部分规模较大的转债今年超预期下调评级。我们认为目前转债市场信用风险仍然较高,在股票市场低迷时转债的信用风险会被放大,加速市场的负反馈。”对于当前的市场情况,明明这样表示。

机构关注“错杀”机会

今年以来可转债的信用危机爆发,既有市场低迷的困扰,也有退市新规强化之后带来的恐慌。不过,不少投资者认为,一些可转债可能遭遇了“错杀”。

曹源源就表示,大多数可转债发行人属于各自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或是专精特新“小巨人”,行业内竞争优势比较明显,资产质量整体稳健,短期信用风险可控。未来随着宏观经济持续回升,权益与转债市场回暖,可转债估值也有望随之修复。

邬雄辉也认为,发行可转债的上市公司需要满足一系列条件,在可转债发行高峰期的2021年和2022年,只有不到42%的财务较优质的上市公司才会被批准发行可转债,而且可转债的票面利率很低,这意味着发债的上市公司的退市概率应低于整体上市公司。

“许多机构***取了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卖出低价转债的方式,是导致低价转债无差别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这种过度反应是市场在面对特定风险时的惯常表现,导致不少可转债被错杀,当风险***落地或者被证伪后,估值会被修复。”邬雄辉说。

事实上,在2021年年初,退市新规颁布后,可转债和中小市值公司被市场集体看空,导致最高峰期42%的转债低于100元的面值,这些跌破面值的转债的平均纯债到期收益率高达4.6%。

“此后,市场发现,新规后退市的公司虽然有所增加,但是并不如预期的悲观,后面小市值上市公司和转债一起迎来了一轮牛市。”邬雄辉表示,转债作为偏权益的资产,其风险远低于整体权益市场的风险,仍是当前的迷雾当中,较佳的具备更好性价比的资产配置选项。

曹源源也认为,对于近期大量跌破面值或逼近面值的转债,在充分考虑转债债底保护性的情况下,未来可以跟随宏观经济和市场信心回暖,适时挖掘资产质量比较健康、经营前景较为明朗的转债配置机会。

不过,明明则表示:“大规模低价转债出现意味着转债的债底保护并不充分,会使得转债市场的吸引力有所下降。对于投资者而言,应该优先规避风险,一些正股资质较好的转债右侧参与更加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