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文学方面我涉猎的不多,其中的关键词语有“自觉”、“发展”、“融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北方文化南移,文化艺术高度自觉,名家辈出如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竹林七贤等,从而导致了中国自魏晋时期文学艺术空前发展,为后来唐宋的诗词甚至元明清***戏曲奠定基础。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源头起自建安文学,开山祖师可以说是曹植,前期主要是以《洛神赋》为代表的辞赋,符合“欲丽”(曹丕《典论论文》)的标准,后期政治上被曹丕逼迫,满怀忧愤,发为诗文,声情并茂,主要代表作是其五言诗。魏末老庄玄学抬头,诗杂仙心,前以阮籍《咏怀诗》为代表,后以郭璞《游仙诗》为翘楚。文学入晋借短暂统一之势,官僚贵族生活优裕,太康出现一个小高峰,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均堪称一时之秀,而且赋比诗的成就要大。其中以左思《三都赋》和陆机《文赋》为代表作。后十六国战乱分裂时期,文学几乎绝迹。
东晋偏安江左,士族腐朽萎靡,反应在文学上只讲形式美观,用典务求繁富,对偶极尽工整,其实内容多半空乏,甚至污秽,历经梁沈约到陈宫体诗已成末路。辞赋也变为只追求声韵玩弄词藻,而内容却多空洞的俳体文,俗称“四六文”。整个南朝只有陶潜的隐逸诗和谢灵运的山水诗堪称是文学上的典范。不过南朝有几部总结性的文学著述值得一提:表现汉末魏晋名士风***,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古今文章选集,昭明太子箫统的《文选》;五言诗风格总结,钟嵘的《诗品》;吟咏妇女的诗集,徐陵的《玉台新咏》;文学批评集,刘勰的《文心雕龙》。其中以《文心雕龙》最为历代所称道,是从古至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文学批评集大成者。
北朝前期天下大乱,士族流亡江南,文学几乎绝迹,后期民间文学自发产生,《木兰诗》是最高代表作。西魏和北周出现王褒和庾信两大文士,尤以后者经国破家亡之痛,所作诗赋情感充沛,辞***靡丽,华实相扶,声情并茂。连后世大诗人杜甫都称道“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北朝也有几部为后世所肯定的重要著作。郦道元的地理学著述《水经注》 ,杨衒之记载洛阳佛教建筑之盛的《洛阳伽蓝记》,颜之推记载南北政治俗尙学识,包括处世之道的《颜氏家训》,都以文笔见长。
总之,魏晋南北朝文学,上承春秋战国两汉文化余泽而有所发展,有自己的特色;下具开启盛***宋文学的桥梁过渡作用,尤其陶渊明诗作,不可忽视。
魏晋南北朝其实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在政治、哲学、文体方面的变化都非常大,也获得很多成就,出现了许多文豪。当然最重要的作用是为后世尤其是盛唐诗歌打下了基础。
首先政治上,一方面***更迭频繁,另一方面士族垄断晋升通道,汉代以文取士的通道几乎被荒废,所以文人的题材、内容、风格,更偏向于自身情感的抒发,而不是歌颂时代或记录时代。同时更涌现出后世影响深远的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有陶渊明、谢灵运。
其次哲学上,让传统儒家思想遭受到重大冲击,取而代之的是黄老玄学以及佛学禅宗的兴起,这些思想在后世影响深远,可以说一直到今天,其中最典型的是盛唐,比如王维,能非常鲜明得体现出这种影响。
再次文体上,从汉赋过渡到更加注重音律和神韵的古体诗,一直进化积累,直到盛唐达到巅峰。
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有曹丕的《典论》、刘勰的《文心雕龙》、萧统的《文选》、钟嵘的《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