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ào qiǎn tiān wù hé bào tiǎn tiān wù
“天”,普通话读音为tiān。“天”的基本含义为在地面以上的高空,如天空、天际;引申含义为在上面,如天头。
在日常使用中,“天”也常做名词,表示人的头顶,如天灵。
“天”,初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头顶,表示人们的头顶上面就是天空。后来陆续在金文、楚系简帛、秦系简牍、秦朝小篆中发现,“天”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篆书演变而来。
遣天物和暴殄天物的读音是bào qiǎn tiān wù hé bào tiǎn tiān wù。
殄[tiǎn]汉字
殄是一个汉字,读作tiǎn,本意是指断绝,竭尽,也指剔解后的残骨。该文字在《诗·大雅·瞻昂》和《左传·宣公二年》等文献均有记载。
《康熙字典》〔古文〕《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徒典切,塡上声。《说文》尽也。一曰绝也。《书·舜典》朕墍谗说殄行。《孔传》言疾谗说,绝君子之行也。又《毕命》商俗靡靡,馀风未殄。
暴(bào)遣(qiǎn)天(tiān)物(wù)
暴(bào)殄(tiǎn)天(tiān)物(wù)
遣与殄虽然后二位拼音都一样,但是第一个声母不同,一个为q,一个为t。
这两个字可以分开认就是
遣,可组词为遣返,遣送,遣散等
殄现在据我已知只有成语暴殄天物,但是这个字在饕餮一词中,在餮上有此字
暴殄天物指的是商纣王。
暴殄天物 [ bào tiǎn tiān wù ]
释义:原意是灭绝、残害天生之物。今指任意糟蹋东西。
出处:《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译文:今日的商君纣暴虐无道,任意糟蹋鸟兽草木等自然界生物,又残害苛虐百姓。
《书经.武成》篇记载了武王在征讨商纣前,祭告天地的一段话,他说:“我周王姬发将征伐商,因为今日的商君纣暴虐无道,任意糟蹋鸟兽草木等自然界生物,又残害苛虐百姓。不但使自己成为逃亡罪犯的头领,更使商朝城邑成了罪犯集中躲藏的巢窟。我获得了志士仁人的协助,所以敢敬奉天意,前去遏制祸乱。”最后商周决战于牧野,纣王惨败,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暴殄天物指的是商纣王。暴殄天物原意是灭绝、残害天生之物,今指任意糟蹋东西。商朝末年,纣王帝辛对内统治手段残暴,对外连年征战用兵,导致商朝政治***、社会动荡。而当时商的西方属周国,在位者为武王姬发,他任用贤士吕尚、周公等,国势非常强盛,于是起兵伐纣。
暴殄天物指的是商纣王
《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商王受:殷纣王名受。烝民:众民。
殄:灭绝。天物:指自然界的万物。不按照礼制规矩打猎,滥加捕杀,古人称作“暴天物”。后以暴殄天物喻残害各种自然生物的意思,又指不知爱惜物品,随意毁坏糟蹋东西。
宋.陆游《广德军放生池记》:“至于后世德化弗行,历禁弗施,广杀厚味,暴殄天物,放而不知止,舍耒耜而事网罟者,日以益众,于是有以放生名池,用视寿祺者。”
答:暴殄天物指的是商纣王。释义:原意是灭绝、残害。
帝辛(?-公元前约1046年),沫邑(今河南淇县)人,商朝末代君主,帝乙少子,史称纣王、商纣王。
他在位期间,经略东南,征讨东夷,将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巩固了中原王朝的统治,但其种种举措既在统治集团内部引发矛盾,也动摇了商王朝的统治基础。后期商军被周武王所率诸侯联军击败,帝辛身死,商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