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泽而渔的道理,竭泽而渔的道理是什么

tamoadmin 成语文化 2024-06-29 9 0

竭池求珠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竭池求珠:这个成语出自《吕氏春秋》中的一篇,内容是宋国一个姓桓的军事主管有宝珠,犯罪后出逃。

国君派人问他宝珠在什么地方,回答说:“丢到池塘里去了”。

于是(国君让)弄干池塘来找宝珠,(宝珠)没有找到,鱼都死了。这和“竭泽而渔”有相似之处,这都是说一些人目光短浅,做事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利益,到最后因小失大,得不偿失甚至一无所得。

竭泽而渔的道理,竭泽而渔的道理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竭泽而渔这个成语故事中告诉我们了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竭泽而渔 jié zé ér yú [释义] 竭:弄尽;泽:池塘;渔:***。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也比喻残酷榨取。 [语出] 《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正音] 竭;不能读作“jiē”或“hè”。 [辨形] 渔;不能写作“鱼”。 [近义] 杀鸡取卵 不留余地 [反义] 从长计议 [用法] 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你是怎样理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句话的?

人们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水可以喝,但是山怎么吃呢?其实,这句俗语的意思是,依山而住,可以从山上得到生活来源,山上有木柴、野生的果实和药材,还有各种飞禽走兽;依水而住,可以从水中得到生活来源,水中有鱼盐之利,也可以靠渡船和航运为生。“山”和“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库。人们只要好好开发利用身边的自然***,就能解决温饱问题。但是,在开发利用的同时,也要讲究可持续发展,避免过度开发。如果对山滥砍滥伐,对水竭泽而渔,那么迟早会“山穷水尽”。因此,在享受山水之利的同时,还要懂得养护的道理。这一俗语的使用并不局限于“山”和“水”,而是用山水指代身边的***。

吕氏春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司马迁曾提到过,“不韦迁蜀,世传吕览”,这里的吕览就是指《吕氏春秋》,这本巨作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门客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前夕。书中很多句子今天被多次引用,其中也蕴含着诸多人生智慧。

竭泽而渔的道理,竭泽而渔的道理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季春纪·先己》)

大意:想要战胜别人,必定要先使自身没有缺陷,想要评论别人,必定要先使自身没有缺点,要想知道别人,必定要先知道自己。

竭泽而渔的道理,竭泽而渔的道理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季春纪·诚廉》)

大意:石头可以击碎,但不能改变它坚硬的性质;朱砂可以研成末,但不能改变它赤红的颜色。

三、善学者,***人之长以补其短。(《孟夏纪·用众》)

大意:善于学习的人能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四、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孝行览·义赏》)

大意:使河流干涸而***,难道会没有收获吗?但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怎么可能打不到?但是明年就没有野兽了。

(一)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 道理:

本领的获得要靠自己,而不能靠先天的遗传。决不能强迫他人去做他做不了的事。

(二)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 道理:

处理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对象不同或事物环境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改变,否则就会酿成大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