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ì fèn tián yīng
释义:义愤:对违反道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填:充满;膺:胸。心中充满了义愤。
“义”,普通话读音为yì。“义”的基本含义为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如正义、义不容辞;引申含义为合乎正义或公益的,如义举、义务。
在日常使用中,“义”常做名词,表示正义。
“义”,初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把羊头放在长柄的三叉武器上面,表示一种“威仪”。后来又在金文、楚系简帛、秦朝小篆、秦系简读中见,楷书体和简化版的“义”都从篆书演变而来。
义愤填膺〖befilledwithmoralindignation〗【拼音】yìfèntiányīng
【解释】
义愤: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膺:胸。发于正义的愤慨充满胸中;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出处1】
南朝·梁·江淹《恨赋》:“置酒欲饮,悲来填膺。”【
出处2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示例】
①当他在电视上看到歹徒残忍的杀死了那么多无辜的生命的时候,顿时义愤填膺。②他时而激动满怀,时而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选自《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近义词】
***人怨、满腔义愤【反义词】
麻木不仁义愤填膺意思就是由于対事情看不惯胸中充满了由正义而激起的愤怒。原作“愤气填膺”,后亦作“义愤填胸”。出自唐文宗之语。唐文宗,名李昂(829-840年),唐穆宗第二子。大和元年(827年)在宦官王守澄等人支持下即皇帝位。即位后曾重用李训、郑注等人,希望能铲除宦官,整理朝政。
但大和元年(835年)十一月,由李训、郑注等发动的旨在清除宦官的“甘露之变”遭到失败,宦官反倒乘机大杀朝官,并完全控制了唐文宗的行动。十二月,唐文宗至紫宸殿,便对宰相说道:“我每想到贞观、***之时,再看到今日之事,就常常会胸中充满愤怒。
义愤填膺意思是: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出自】南朝·梁·江淹《恨赋》:“置酒欲饮,悲来填膺。”
买来酒想要喝,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示例】听了居民的控诉,战士们个个义愤填膺,纷纷表示要为乡亲们报仇。【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近义词】怒气填胸、愤愤不平、悲愤填膺、满腔义愤、拍案而起、义形于色、气愤填胸、***人怨【反义词】卑躬屈膝、麻木不仁
义愤填膺是一种强烈的情绪,表现为对不公正、不道德行为的愤慨怒火。这种愤慨可能是由于自我被损害,也可能来自于他人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
义愤是一种情绪,能够驱使人去反抗这种不公正的行为,并努力达到公道和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