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离之悲词典,黍离之悲解释

tamoadmin 百业资讯 2024-07-07 13 0

宋词与南宋词,有什么区别?

北宋词,宛如一风流名士,携一壶浊酒登山临水,怀一缕幽情望远相思,或春风燕子,或微雨落花,或杯酒天涯,整整一幅渲染淡淡忧伤的水墨山水画。

南宋词,浑似一悲歌侠者,携三尺长剑弹铗高歌,望万里江山悲愤莫名,或白衣如雪,或怅然登临,或空梦长安,整整一幅勾勒壮怀激烈的写意泼墨画。

北宋,以生活,以闲情为主。

黍离之悲词典,黍离之悲解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南宋,以家国,以幽思为尊。

也可以用诗人来打比方,

北宋是王维,林间抚琴,明月相照。或是雪中芭蕉,手挥五弦。

黍离之悲词典,黍离之悲解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南宋是杜甫,江上独舟,星垂月涌,或是艰难苦恨,万里悲秋。

哪怕同样是雅致幽居之作,但南宋词比北宋词往往多了雕琢之意,刻画之痕。虽然音律更为曼妙,但终归失了些流畅自然之意。

北宋时期,词多为写情,写趣,写意,强如欧阳修词中也是“眉间心上,相计无回避”,高如范文正词中也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直到东坡,词才画风一转,变得多样化起来,但这种多样化,仍然是情,出世,消极,思友。

黍离之悲词典,黍离之悲解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北宋词无志

词不似朝代更换,北南界线分明。词人也有跨朝代而生,无法一分为二。

词在北宋尚名长短句,亦称诗馀,是诗体的别称。宋初,词还没有突破雕红刻翠,批风抹月的言情词风。如柳永的俚曲俗语词,张先的诗酒情词,晏殊的西昆体词,小晏的狎邪雅词,都没有脱出这个范畴。直到苏轼才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成了无意不入,无事不言的文学形式。之后的贺铸也颇有苏风。但如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大家,乃以追求雅词为崇尚。

到了南宋,亡国之痛成了词人抒发的主旋律,出现了一大批以词为战斗武器的爱国主义词人。如张元幹.岳飞.陆游.张孝祥.辛弃疾.陈亮.刘过.刘克庄.谢枋得.文天祥等。他们慷概悲歌,壮怀不已,占据了南宋词坛的主流。当然,也有像姜夔那样专工音律,风格清空峻拔,像史达祖那样尖巧细腻,像吴文英.周密那样绵丽深邃的二窗格调,像王沂孙那样恬淡隐微的典雅之词,还有像元好问那样上承苏辛,下传金词的收官之作。

概括起来讲,宋词就其内涵划分,可分为四个时期:自宋初至苏轼前的言情时期;自苏轼至北宋亡的词界开阔顶峰时期;南宋初至中叶的亡国呐喊时期;南宋末的以词为词时期。当然这不是截然划分的。就其体裁划分可分为两个时期:宋初至北宋中叶的诗体别称时期;北宋中叶至南宋末的一代文学形式时期。

以上权作笔者的读感吧!

问题:北宋词与南宋词,有什么区别?

..........

历代文人对于北宋词和南宋词多有评述,例如王国维喜爱北宋词认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者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北宋词更加自然,南宋词多于雕刻。

朱彝尊《词综发凡》里说:“世人言词,必称北宋。然词至南宋,始极其工,至宋季始极其变,姜尧章氏最为突出。”他就比较宗尚南宋词。

《全宋词》有名有姓的词人中,北宋人227人,南宋人646人,占据了74%,南宋是北宋的3倍。可见南宋创作之风远大于北宋。

因此南宋人更加用心,对于词的精雕细刻费尽心力。

宋词一般分为婉约一派和豪放一派,词以言情诗以言志,在北宋时苏东坡将诗言志的特色引入了词,其豪放的词风在南宋由辛弃疾、张孝祥等人继承和发展。北宋后期的周邦彦清空典雅的词风也在南宋得到了进一步的开拓。

相比较而言,南宋的词思想更加深刻,题材更加广泛,表现手法更加丰富。

同时南宋词越来越脱离音乐的羁绊,走上了独立于音乐而发展的文人雅致文学。诗一开始是伴随着音乐歌唱的,但是后来渐渐变成了徒诗,不能唱了,词也渐渐走了诗的老路。

今天我们已经不了解当年宋词的唱法,流传至今的宋词古谱,好像只留下了姜夔(人称白石道人)所作的古代词曲谱集。据说现在有不少人在研究古代流传下来的音乐古谱,老街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不了解就不乱讲了。

晚唐五代以来,词的主要功用是在宴乐场所供给伶宫歌女歌唱,从历史上讲,唐代文坛以诗歌最为发达,而词远逊于诗,给宋人留下了广阔的余地。

宋词的分期,从宏观上讲可分为北宋与南宋两大期。北宋和南宋的分期以"靖康之变"为界。词在这两大时期的区别由于历史背景和社会变革更为明显。

词是宋代尤其是北宋社会文化消费的热点。由于都市的繁荣,"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北宋初,词人有晏殊、张先、柳永等人,这些词人一方面继承了唐五代的传统,内容上多写樽前花下,风格上"香而弱",形式上除柳永外多写小令;另一方面对唐五代词又有所发展,词的风格逐渐诗化,体制上来讲,柳永的慢词更是一大开创。到中期,词人苏轼更加开拓了词的思想内容;北宋后期的秦观、黄庭坚、周邦彦等,大多数又回到传统的言情和婉约中去。宋初著名的宰相晏殊可以称得上是当时的有闲阶级,我们看他的词,多婉约绮丽:"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秦观的词"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凄迷的景色背后是词人被贬郴州后的哀怨心情。这是起的词人创作离不开恋情、离别、伤时。

南宋以来,"靖康之变"的政治风云极大地改变了词人的生存环境和创作心态,使他们的词作从早期描写绮罗香泽、闲情逸致的个人生活转变为描写国家兴亡的重大主题,词风也从柔婉绮艳一变而为刚健雄放,北宋末年词风向南宋初期词风开始转变,词风由婉约走向豪放。这时期出现了一大批"南渡词人",他们的词风也由于"靖康之变"发生变化。张元干、张孝祥、朱敦儒、李清照等,都由北方迁居至南方,词作也由此分成前后两期。前期多传统之作,后期多写亡国之苦、乡关之思,"凄然有黍离之感"(黄升《花庵词选》)。到南宋中期,爱国词派和豪放词派在此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产生了伟大的词人辛弃疾,后来的陆游,加之陈亮,刘过等人。号称"婉约词宗"的李清照写下"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样豪迈的句子;岳飞的《满江红》可能是很多人最早背会的一首词"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是辛弃疾的家国情怀。

词这一文体,最早起源于民间,词的兴起,以及某些具体格律和修辞特征的形成,还和酒令著辞有关。"新翻酒令著词章"(花蕊夫人《宫辞》),盛极一时的宴饮***风气,培育并发展了精彩丰富的酒令艺术,酒令艺术的发展衍生出词。而北宋时期,社会安定,经济较为繁荣,***活动众多,此时的词仍然继承唐五代的创作风格,内容上仍是羁旅恋情离思之作。

南宋时,不仅词的创作题材不断被开拓,词的地位也由诗余转为别是一家的体式。词人增多,词论更加系统化。李清照在《论词》中提出"词别是一家"这是针对苏轼"以诗为词"而发,目的在于维护词学传统,严格诗词的界限,维护词体的音乐特质。

"以诗为词"是苏轼的观点,辛弃疾所倡导的"以文为词"成功地将辞赋古文的章法、句式以及议论、对话等具体手法移植于词,为散文艺术与词体创作之间打通了道路,扩大了词的表现方法。他常以散文句法入词,像"凡我同盟鸥鸟,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与战国时期诸侯盟誓的语言相近,又如"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贺新郎]等等,句式完全散文化,但都符合词的音律,既有一泻直下的气势,又觉娓娓道来,深挚动人。明代毛晋《稼轩词跋》说:"宋人以东坡为词诗,稼轩为词论,善评也。"从苏轼的"以诗为词"到辛弃疾的"以文为词",为词又开辟了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