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冤怨天怨地歇后语,喊冤怨天怨地歇后语是谁

tamoadmin 日常成语 2024-07-07 5 0

如何评价《红楼梦》中刘姥姥这个角色?

刘姥姥在《红楼梦》中不是主角,但是在整本书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也是整个故事的一条暗线。凤姐女儿巧姐的命运与她密切相关,全书中刘姥姥共出场四次,在第6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在第39回至41回二进荣国府,39回刘姥姥是信口开河、41回刘姥姥醉卧怡红院,在113三进荣国府,回忏宿冤凤姐托村妪。在第6回、40回、41回三大整回,39回后半回、42回前半回、113回前半回、119回后半回都是以刘姥姥为主角,对刘姥姥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写。但是如何评价这个角色呢?

刘姥姥作为乡下小户的老太太,是一位谙于世故的老婆婆,她谦卑、懂感恩,看似拙朴确深藏大智慧的人。

说刘姥姥谦卑,先看看刘姥姥第一次来荣国府,还没进门在大门口对仆人的称呼,书中说刘姥姥蹭上来问:“太爷们纳福。”这个时候的刘姥姥70岁左右了,但是对于地位并不高的仆人称为太爷。见到周瑞家的也是叫嫂子,刘姥姥忙迎上来问道:“好呀,周嫂子!”其实周瑞家的要比刘姥姥小二三十岁的,虽然是有求于周瑞家的,但是周瑞家的也同样是贾府的仆人。

喊冤怨天怨地歇后语,喊冤怨天怨地歇后语是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再说说刘姥姥懂感恩。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目的不同于第一次去打秋风,而是庄稼丰收了,摘了些新鲜的送给贾府,想让大家尝尝。

对于刘姥姥懂感恩重点表现在八十回后,贾府衰败了,刘姥姥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树倒猕猴散,更没有落井下石。听说贾府抄家,刘姥姥的忧心是真心实意的,"几乎唬杀了"。听说了贾母的死,更是悲痛至极:

哭完贾母,探望过凤姐后,又不顾自己八十岁的身体救巧姐。

喊冤怨天怨地歇后语,喊冤怨天怨地歇后语是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正好我今天给我的学生讲《红楼梦》,讲到“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我再一次感受了作者在写刘姥姥这个人物时的心情。

许多人都知道,曹雪芹后来的生活穷困潦倒,到了举家食粥皆不能的地步。有没有那么一刻,他也曾像刘姥姥那样,放下姿态,向别人伸出过求援之手?又或者他虽未伸手向别人求援,但是,他的朋友向他伸出的橄榄枝,本身也触动了他。

所以,我们在看到刘姥姥带板儿进城,到了宁荣街的时候,作者用了几个一连串的动词,直接就把刘姥姥的心态全面展现了:

喊冤怨天怨地歇后语,喊冤怨天怨地歇后语是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来至荣府大门石狮子前,只见簇簇轿马,刘姥姥便不敢过去,且掸了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蹭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板凳上,说东谈西呢。刘姥姥只得蹭上来问:“太爷们纳福。”众人打量了他一会,便问“那里来的?”刘姥姥陪笑道:“我找太太的陪房周大爷的,烦那位太爷替我请他老出来。”

来至,只见,不敢,掸了掸,又教,蹭,只得蹭,陪笑……

虽然活了一大把年纪了,可是,来至这么一个陌生的地方,将要见到陌生的人陌生的环境,刘姥姥心中的那个胆怯啊!这天早上起来就教了板儿几句,唯恐他说错话,到了荣国府大门,看到簇簇轿马,就不敢过去,那些轿马,此时此刻,在刘姥姥眼里,有着无比的威严。掸了掸衣服,虽然穿得可能比较破旧,掸了掸,去掉些灰尘,抹平一点,总是形象好一点吧。又教了板儿几句,还是怕他关键时刻说错话,坏了自己的事。连用了两个“蹭”字,想上前又不太敢上前的样子,抖抖呵呵,脚底下仿佛有千斤重。陪笑,那是发自内心的无奈,腆着一张老脸,在生计面前,脸面又算啥?

说实话,我每看到就姥姥这里一次,就会心疼她一次。然而,如果曹雪芹仍旧在那深宅大院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他能体会到刘姥姥此刻的心境吗?能写出这么活灵活现的刘姥姥吗?

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的时候貌似是放开了,不过,在鸳鸯她们眼里,她也就是个女篾片,是专门给人取笑的。质朴、善良、在乡下呆了几十年的刘姥姥,她真的愿意如此吗?她不是贾政门下的詹光那些人,刻意寄生在人家获取利益,她只是偶尔为生活之困才走到这一步。

所以说刘姥姥是作者刻画的形象最好的人物之一,作者在她的身上,寄寓了自己的同情和心疼。

我是苏小妮,喜欢请点击关注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