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促不安 发音 jú cù bù ān 释义 局促:拘束。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二回:“昭公虽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礼稍减于昔日。祭足亦觉跼蹐不安,每每称疾不朝。”
局促不安,汉语成语,意思是拘谨不自然,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出自《东周列国志》。
中文名
局促不安
拼音
jú cù bù ān[1]
注音
ㄐㄨˊ ㄘㄨˋ ㄅㄨˋ ㄢ[1]
出处
《东周列国志》
拼音:
jú cù bù ān
解释:
局促:也作“侷促”;或“跼促”;拘束;不自然。形容举止受约束、不自然、不安静的样子。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2回:“昭公虽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礼稍减于昔日。祭足亦觉跼蹐不安,每每称疾不朝。”
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