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周朝刚刚建立,立足未稳,武王在位时就夙兴夜寐担心社稷江山,他一想以商汤460余年的江山都能够一旦崩塌,就很害怕重蹈覆辙。周公也担心诸侯国会造反,殷商旧部会卷土重来,于是竭力限制封国的势力。这就引起了几个亲兄弟的不满。加上武庚的离间,三兄弟本来是被武王派去监督纣王的儿子武庚以防万一的,没料想三个弟弟和武庚串通一气要造反。历史上称这次***为“三监之乱”。
自古狡兔死走狗,飞鸟尽良弓藏。如果说武王对姜尚姜子牙没有一点怀疑这也不现实,否则他就会把他留在周都而不是封于齐地了。姜子牙应该也能理解皇帝的这种心情,他也不在意,时刻观察着周围的动向。他早有预料武庚会造反,所以刚刚有消息就将口信带给了周公。于是周公与姜尚齐心协力,以周成王之名东征,很快就平复了叛乱。
最终诛杀武庚和管叔,流放蔡叔和霍叔。封微子于宋国,统领殷人遗部,延续殷商的香火。
管叔是武王最大的弟弟,武王一死,他就是周公唯一的哥哥,周公自己摄政而让他待在边远的封国,管叔当然心存不满,之所以能形成三兄弟联合造反,管叔肯定是其中的核心人物,他的怨气也最大,如果不杀了他,恐怕以后还会搞事。
故事:(出处)《左传 隐公 四年》记载,卫国大夫石碏的儿子石厚与公子州吁同谋弑桓公,后来石碏杀掉石厚,《左传》称赞石碏的行动为“大义灭亲”。
意思: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对为非作恶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应得的制裁。
大义灭亲,读音dà yì miè qīn。
【近义词】:大公无私、不徇私情
1、大公无私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dà gōng wú sī,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用法:他大公无私的行动,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2、不徇私情,拼音是bù xùn sī qíng,意思是指不曲从私人交情,比喻为人公正,秉公处事。
用法:就算她曾帮助你升官发财,可是你现在这样包庇她,不就是改变了你为人处事不徇私情的风格吗?
扩展资料:
【反义词】:徇情枉法、***
其中包公大义灭親判自已亲侄儿***。朱元漳殺自已的女婿欧阳伦等,都是自己的至亲违反了法律而被殺,咎由自取。但大部份是在皇位和权力争夺中,其子孫占借队而被大义滅親。
出自《左传·隐公四年》的大义灭亲,讲述的是:“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碏曾经劝谏卫庄公,希望教育好庄公之子州吁。
庄公死,卫桓公即位,州吁与石碏之子石厚密谋***桓公篡位,为确保王位坐稳,派石厚去请教石碏。
石碏恨儿子大逆不道,设计让陈国陈桓公除掉了州吁与石厚。” 的故事。
历史上著名的大义灭亲的行为有很多,大多都是为了因为亲人违反了道德法律,而不得不杀掉。以证清廉。就像是春秋时期卫国庄公死后,卫恒公上位。州吁与石碏之子石厚密谋***桓公篡位,请教石碏,石碏恨儿子大逆不道,除掉他俩。
当时被众人说道为大义灭亲。但是,还有一个著名的大义灭亲,却是乌龙了。就是唐高宗在位的时候,高士廉的儿子高真行任左卫将军,高真行的儿子高政是太子典膳丞。当时的太子是李贤,后来李贤被废,高政也受牵连。高宗李治就把高真行叫来,让高真行把他的儿子领回家好好教育一下。高真行也是人如其名,真真是特别的行。回家叫来自己的哥哥高审行,还有哥哥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侄子高璿。三个人拿着武器埋伏好了,等高政一进门。
高真行首先跳出来大吼一声,一刀砍到高政的脖子上。然后高审行又补一刀,刺进了高政的肚子。最后高璿拿人头,一刀把脑袋砍下来。三个人合力杀了高政之后还把尸体扔到大街上去示众,为的就是让大家都知道,我高家满门忠良,大义灭亲。结果高宗知道这事之后很不高兴,把高真行贬为睦州刺史,高审行贬为渝州刺史。
这就是适得其反了,这个大义灭亲也使得自己的官位不保。牵连他人。所以,没有任何的意义所在。也是后人评价高真行愚蠢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