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木三分”这个成语的主要是用来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现在也经常用来比喻对文章事物见解很深刻、透彻。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书断·王羲之》:“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
很多人可能不解,什么样的力气才能在木板上刻进三分的深度,其实这是错误的理解,入木三分并不是笔刻进木头三分,而是写的字的墨水渗入木头三分,古代祭祀更换牌匾要先在木板上用墨水写上字,让后用刀刻出相应的字,这个故事里,王羲之写的字刚劲有力,木工刻木三寸才能把墨水都刻出去,可见王羲之的书法造诣很高。
入木三分,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
这则成语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其自身结构为偏正式,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含褒义。
“入木三分”原是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该词出自于:唐·张怀瓘《书断》:“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意思是:晋帝时期到北方的郊外祭祀,需要更换祝词,工人按照笔迹刻字,发现字迹透入木板有三分深。相传王羲之曾给朝廷写过“祝版”。工人们削了木板好半天,也没能把王羲之原来的字迹刮掉。原来,王羲之写的每个字都渗入木头三分多,好像刀刻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