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然无存能形容愁绪吗,荡然无存能形容愁绪吗为什么

tamoadmin 成语文化 2024-07-25 5 0

诗歌离日常生活越来越远,已退缩到象牙塔里孤芳自赏,你怎么看?

我看未必,离日常生活渐行渐远的诗歌确实还有,但诗走向人间烟火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朗。

虽然当下社会热衷于追逐现实生存和具体生活,使文化生活也日益***和浅表化,文学日益遇冷,诗歌首当其冲。但这并非诗歌离日常生活越来越远,而是日常生活变化太快,使诗歌一时未能适应和高歌猛进。

但是这种状况正在改变,诗人们正在主动走出象牙塔,主动走向现实生活,主动走向自媒体,和广大自媒体发烧友一样,在网上尽情书写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接受全网选择和评价,这会使诗歌更接地气更加生活化。

荡然无存能形容愁绪吗,荡然无存能形容愁绪吗为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还有一点,诗歌比较其他文学形式更言,简洁明了,一句一话,更容易表达和述发人的真实情感,也更加被广大写手所喜爱。在自媒体平台上出现的文章,诗歌要占到很大比例。我们可以预见,诗歌将成为人们讴歌生活、表达情感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只不过诗歌会慢慢摆脱一向格律和各种约定俗成的限制,表现出各种形态各种风格,但这未必就是坏事,很可能使诗歌迎来新的春天。我们可以共同迎接和见证这一天的到来。

英国诗人庞德说过一句话,诗是不死不活的艺术。诗歌不被一般人欣赏的原因,很多人不懂诗,没有诗的想象力,诗的想象是最美的,意像间的转换,让人觉得诗是那幺美。诗言志,好的诗歌如同生活哲理,通透而明淨。真是阳春白雪,大部都愿意看热闹,能喜欢读诗的人,写诗的人,定是个有思想的人。

1、诗歌离日常生活越来越远,有多方面的原因。

荡然无存能形容愁绪吗,荡然无存能形容愁绪吗为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首先,诗以言志,现如今的文坛承平已久,论资排辈,文人的风骨早已荡然无存,没有了生气,更不见帖近大众生活的优秀作品出现。

3、不能标新立异,没有创新能力,奇思被冷冻,妙想被雪藏,只留下唯唯诺诺而已。

4、文艺作品如果不贴近基层,不贴近群众的生活,不为大众作代言,就没能生命力,就会离日常生活越来越远,远到孤芳自赏。

荡然无存能形容愁绪吗,荡然无存能形容愁绪吗为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5、***早就说过,文艺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为什么有些乡村剧受欢迎,因为这就是老百姓自已的生活,老百姓喜欢看。

6、高山流水,仰之弥高,高不可攀,知音渺渺,给老百姓听,就是咿咿呀呀,不知所云。

7、诗歌自身也是不断进步的,春秋有诗经体裁,唐代有律诗绝名,宋代有词,元代有曲,代表了不同时代的诗歌体裁,符合当时的社会需要。

8、而今诗歌走到了十字路口,行将面临着又一次的体裁变革,这也是适应时代的一种表现。

9、我倒认为,如今的诗歌,可以用歌词来取代,只不过词作者的水平有限,还没有上升到文艺的最高层次而已。

诗歌需要走近生活![呲牙][大笑][赞][祈祷]

简炼语言提情的贴切

明快的歌韵基于实点的跳跃

展开哲理的思考抒发梦的彩色

生活的五味杂陈锅盘交响的记忆

衣食住行经纬的故事

什么都可诗

阳春与白雪

平湖绿柳与还有山路崎岖

下里巴人的裤卷黄泥

诗歌最可怕的是走向自我,走向***,走向庸俗!

自我愁绪,剪不断,理还乱,生活的中心始终围绕着个人情感,既无民族,更无国家,象一滩汚水塘,腐臭无比!

***至死,追求穷奢极欲,以疯狂为乐事,上碧落,下黄泉,把个人欲望视为极致,如同飞车走黄沙,扬尘爆土!

把诗歌搞成邀媚献宠的游戏,每天乐此不彼搞些什么毫无意义的对联,藏头诗,自以为诗界奇才,无所不能,我称之为"诗歌病毒”!

关心国家大事,民族大义无动于衷,脱离生活,脱离实际,再去追求自我丶***和庸俗,诗歌患病久矣,病情危重久矣!

你最喜欢哪首送别诗?

中国古典诗歌中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都与送别有关。爱情是历朝历代诗人们的永恒主题,别离是历朝历代诗人常唱不衰的又一主题。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数量最多的是爱情诗,其次就是送别诗了。清人沈德潜编《唐诗别裁集》,收入的1900 余首唐诗中,送别诗就有近300 首,可见送别诗数量之多。

在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人们往往一别数年便再难相见,因此古人很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这也使得古诗中以离别为题材的送别诗中不乏名篇佳句。在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很多的送别诗,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这首《燕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在古代的送别诗中,基本遵循了起句写景,中部叙事,结尾写情的原则。《燕燕》也不列外。全诗共分四章,前三章写景,最后一章写情。

前三章的起句“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燕于飞,颉之颃之。”“燕燕于飞,下上其音。”写出了燕子欢快地飞翔、鸣唱的快乐情境。然而诗人写燕子的目的不在于此,而在于映衬后面别离的哀伤和痛苦。

前三章二句“之子于归,远送于野。”“之子于归,远于将之。”“之子于归,远送于南。”写哥哥送别远嫁的妹妹,同胞手足分离,此情此境,依依难别。“远送于野”“远于将之”、“远送于南”,哥哥相送一程又一程,更见离情别绪之黯然。然而,千里相送,总有一别。“瞻望弗及,泣涕如雨”,“伫立以泣”、“实劳我心”。先是登高瞻望,泪如雨下;后是瞻望弗及,伤心思念。情深意切,依依惜别。这三章重复吟唱,层层递进,把燕子的欢快与兄妹离别的悲伤相互衬托;从而把送别情境和依依惜别气氛,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一章由虚而实,写送别的人思虑长远,温且惠,谨慎善良,郑重嘱托远行者,莫忘先君之思,以勖寡人。这一章体现了上古时代对女性的高度评价。

据说《燕燕》中的“瞻望弗及”和“伫立以泣”反复出现在历代送别诗中。“伫立以泣”的“泪”,也成为送别主题中赖以生发的艺术意象之一。由此说《燕燕》是中国古典送别诗之祖真得是名副其实了。

我是清音夜读,愿和朋友们相互交流学习、分享读书感悟,喜欢请关注、点赞、转发!

离情别绪,人之常情,历代描写送别的诗词不计其数,苏东坡的这首《临江仙》是其中我比较喜欢的。

临江仙·送钱穆父一别都门三***,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词的上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自从上次分别后,已经三年了,我们又再次重逢,虽然期间颠沛流离,但相见时的欢笑却好似春风入怀。词的下篇写月夜送友人,因为友人到仕期逼近,不得不连夜出发。宋代州郡长官的宴席多有官妓劝酒,而送别宴上,她们又特别容易动情,所以东坡劝她不要紧蹙双眉,离别本人生常事不要悲哀,以免感染旁人。接下来是全词的重点,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句:人生就好像是一场艰难的旅行,我也是其中的一员。“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既然***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又何必计较眼前的聚散离合呢?这句话的魅力在于他不是在正面的劝导友人,而是感同身受的在表达:其实我和你一样,你的心情我明白、我懂。编外:劝导人的最佳方式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乱提意见,而是要感同身受的倾听对方的心声,这首词便是。

唐诗中有关送别内容的诗歌较多。如: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李颀《送魏万之京》

3.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4.王维《送别》

5.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6王维《山中送别》

7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8李白《渡荆门送别》

9李白《送友人》

古人送别之时,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柳赠别、芳草离情、夕阳挥手,多是缠绵的离情别绪。

我学的诗不多,可对送别诗也知几首。比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别》“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友人》“挥手自知去,萧萧班马鸣。”《金陵酒肆留别》“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卢纶的《送李端》“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薛涛的《送友人》“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多是写相送之时和别后深情厚谊,或者当时的别离情景,有一种难舍难分的感觉。

还有宋词里的情人相送,如:林逋的《长相思》“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柳永的《雨霖铃》“都门帐外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真是“自古多情伤离别”有些太缠绵了!受不了。

其实我喜欢离别之时对朋友鼓励的送别。比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尤其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诗人与朋友的深厚情谊,可突破时间、空间及天南地北的限制。人生旅途,即使是远隔千山万水,但朋友之间的情谊是最近的!无法阻隔。

还有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样的诗句大气鼓舞人心,安慰人心,情绪高昂,开阔胸襟。这样的诗是我喜欢的!

朋友的送别,缠绵虽然表达不舍,但会增加愁绪。悲观是一别,高兴的鼓励也是一别,总之都得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