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虎离山成语典故,调虎离山成语典故有哪些

tamoadmin 日常成语 2024-07-31 4 0

调虎离山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军阀并起,各霸一方。孙坚之子孙策,年仅十七岁,年少有为,继承父志,势力逐渐强大。公元199年,孙策欲向北推进,准备夺取江北卢江郡。卢江郡南有长江之险,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难攻。

占据卢江的军阀刘勋势力强大,野心勃勃。孙策知道,如果硬攻,取胜的机会很小。他和众将商议,定出了一条调虎离山的妙计。针对军阀刘勋,极其贪财的弱点,孙策派人给刘勋送去一份厚礼,并在信中把刘勋大肆吹捧一番。信中说刘勋功名远播,今人仰慕,并表示要与刘励交好。孙策还以弱者的身份向刘勋求救。他说,上缭经常派兵侵扰我们,我们力弱,不能远征,请求将军发兵降服上缭,我们感激不尽。刘勋见孙策极力讨好他,万分得意。上缭一带,十分富庶,刘勋早想夺取,今见孙策软弱无能,免去了后顾之忧,决定发兵上缭。部将刘晔极力劝阻,刘勋哪里听得进去?他已经被孙策的厚礼、甜言迷惑住了。

孙策时刻监视刘勋的行动,见刘勋亲自率领几万兵马去攻上缭,城内空虚,心中大喜,说:“老虎己被我调出山了,我们赶快去占据它的老窝吧!”干是立即率领人马,水陆并进,袭击卢江,几乎没遇到顽强的抵杭,就十顺利地控制了卢江。刘勋猛攻上缭,一直不能取胜。突然得报,孙策已取卢江,情知中计,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只得灰溜溜地投奔曹操。

调虎离山成语典故,调虎离山成语典故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调虎离山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军阀并起,各霸一方。孙坚之子孙策,年仅十七岁,年少有为,继承父志,势力逐渐强大。公元199年,孙策欲向北推进,准备夺取江北卢江郡。卢江郡南有长江之险,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难攻。

占据卢江的军阀刘勋势力强大,野心勃勃。孙策知道,如果硬攻,取胜的机会很小。他和众将商议,定出了一条调虎离山的妙计。针对军阀刘勋,极其贪财的弱点,孙策派人给刘勋送去一份厚礼,并在信中把刘勋大肆吹捧一番。信中说刘勋功名远播,今人仰慕,并表示要与刘励交好。孙策还以弱者的身份向刘勋求救。他说,上缭经常派兵侵扰我们,我们力弱,不能远征,请求将军发兵降服上缭,我们感激不尽。刘勋见孙策极力讨好他,万分得意。上缭一带,十分富庶,刘勋早想夺取,今见孙策软弱无能,免去了后顾之忧,决定发兵上缭。部将刘晔极力劝阻,刘勋哪里听得进去?他已经被孙策的厚礼、甜言迷惑住了。

孙策时刻监视刘勋的行动,见刘勋亲自率领几万兵马去攻上缭,城内空虚,心中大喜,说:“老虎己被我调出山了,我们赶快去占据它的老窝吧!”干是立即率领人马,水陆并进,袭击卢江,几乎没遇到顽强的抵杭,就十顺利地控制了卢江。刘勋猛攻上缭,一直不能取胜。突然得报,孙策已取卢江,情知中计,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只得灰溜溜地投奔曹操。

调虎离山成语典故,调虎离山成语典故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调虎离山是什么意思啊?

释义

基本

设法让老虎离开山头。军事上指在作战中用计谋把敌方引出据点,到对敌不利而对我有利的地域去作战,是调动敌人的谋略。

调虎离山成语典故,调虎离山成语典故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比喻

比喻设法诱使对方离开原来有利的位置,以便乘机行事。

例句

1.他们用调虎离山之计诱敌出城,然后设伏围歼。

2.这几个小偷企图调虎离山,把值班人员引出仓库,然后乘机作案。

“调虎离山”是一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取某些策略,使得敌人或竞争对手离开自己熟悉的地盘或主场,进而降低其胜算或威胁。它源于一个神话故事,讲述了一只老虎在山林中猖獗作恶,所以人们打算通过诱使老虎离开山林来解决问题。

他们在山顶上放置一个红枣树,这样老虎就会被其香味所吸引,离开山林去捕捉它。这样一来,人们就有机会控制老虎,然后将其赶回山林。因此,“调虎离山”这个成语也逐渐演变为一个比喻,表示通过聪明的策略让敌人失去优势,从而取得胜利。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在军事、商业、政治等领域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

调虎离山是指将敌人从本身有利的地理位置中引开,使其无法借势取胜。这个成语起源于古代猎人打猎的技巧,因为猎人们通常会在猎物的栖息地周围展开捕猎,但是如果能够将猎物从原来的栖息地引开,那么就会大大提高捕猎的成功率。在现代战争中,调虎离山也是一种很经典的战术方法。通过对敌人的攻击或诱导,使其从防御有利的位置移开,然后再进行更具优势的攻击或进攻。调虎离山除了可以用于战争中的进攻和防守,也可以用于商战或政治斗争中。它强调了通过巧妙的计谋和策略,扰乱对方的节奏和***,掌握主动权和战斗局面,实现最终胜利的战术方法。

调虎离山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把猛虎从它生活的山林中引开,以达到捕捉它的目的。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成语经常被用于形容***取各种手段让对手离开自己优势地位的策略,从而达到自己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比如,一个企业可能会通过市场营销、价格战等手段打击竞争对手的市场占有率;政治上,某个国家可能会借助军事、外交、经济等力量,让敌对国家离自己越远越好。调虎离山不仅是一种谋略,也是一种游戏规则,是促进市场竞争和国际博弈的重要因素。当然,它也有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可能导致负面影响(例如削弱市场竞争力或加剧战争危机),需要在实践中加以避免和矫正。

“调虎离山”是源于古时候的一个典故的成语。这个成语的故事就是一位智者通过巧妙的策略,将山中的一只凶猛的老虎从它的家园逐出来,让它远离山林,从而保护了群山的安宁。在日常用语中,“调虎离山”也常常用来形容人们在面对棘手的问题时,通过巧妙的计谋,将敌人或者困难从原来的地方逐渐移开,使自己或者自己背后的人或物脱离危险或困境,解决问题或者避免灾难,达到以小搏大的效果。这个成语寓意着凡事都要从长远考虑,看清事物的发展趋势,可以出奇制胜,处理事情谨慎小心,而不是直接迎战。

调虎离山成语故事?

调虎离山

调虎离山,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用计谋调动对方离开原来的有利地位;“三十六计”中的一计。目的在于削弱对方的抵抗力,减少自己的危险。在军事上指,如果敌方占据来有利的地势,并且兵力众多,这时我方应把敌人引出坚固的据点,或者把敌人引入对我方有利的地区,才可以取胜。此计是一个阴险的谋略。

●战国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赵国名将廉颇凭借长平关易守难攻的险要地势,屡次挫败秦军。

秦国把坚守长平关的廉颇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精心策划了反间计,使赵王对廉颇起了疑心,将廉颇撤换下来,派去了无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

秦将白起为了引诱赵括离开长平关,故意打了几个败仗后退走。赵括求胜心切,轻易杀出长平关,出城追击秦军,结果进入了秦军的埋伏圈。白起将赵括的40万大军断成两段,分而制之。

赵括只好就地筑起营垒,等待援兵。其实援兵早被白起悉数全歼。赵括在营垒里苦等了40余天,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时秦军故意网开一面,引诱赵括强行突围,结果赵括轻易离开营垒,再次进入秦军的埋伏圈。这一次赵括回天无力,全军覆没。

在这里,秦军三次使用调虎离山之计。第一次用反间计调走了廉颇这只虎,第二次调赵括离开易守难攻的长平关,第三次诱骗赵括离开临时营垒。值得称奇的是,秦军使用调虎离山之计连连得手,赵括一而再、再而三地上了秦军的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