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一句俗话说是养儿防老,积谷防饥,这是古训,我们是父母所生,父母把我们抚养成人是呕心沥血,父母恩情比海深,做子女要孝敬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是天经地义的,自己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后也偿到了抚育儿女的艰辛,所以瞻养父母是子女的义务。
养儿防老本身没有错,而且现在无论是养闺女还是养儿子都一样。
养闺女长大了要嫁出去,养儿子长大娶媳妇了也很少有和父母住在一起的。双方父母老了都需要照顾,是一样的。
从你的描述里,你父母一直在给你灌输思想,让你觉得亏欠他们,早早就进入养老模式。作为父母,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对的。
不到五十岁还属于中年,一般这个年纪的孩子也就二十五到三十岁,结婚生子正是压力山大需要父母帮衬的时候。父母却提早步入老年人的队列,靠儿子给生活费养老了。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听说。
法定退休年龄是60、55岁。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父母五、六十还拼命的赚钱为减轻儿女们的压力。现在年轻人生活压力大,就不说能帮上多大忙,最起码都想着不要给孩子添麻烦。等儿女们的孩子都大了,压力少了,就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老人了。
我也能理解你的苦衷,父母都这样说了,你又没办法不遵守,毕竟养育自己几十年。这事搁谁身上都很无奈。我也想不出有啥好建议,只能说多和父母沟通沟通,讲一讲自己的压力,让他们现在至少还能工作的时候先自己照顾好自己。给他们讲,等他们老了,干不动了,自己一定会好好照顾他们的。虽然听着很不孝顺,但也是没有办法,只能怪自己没有能力,没能让他们提早安享晚年。
但如果你的经济实力可以,足以支撑老两口的生活,那就当我没说[捂脸]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生而为人,孝字当先,这既是优良的传统也是善良的人性,父母含辛茹苦,把儿女拉扯长大、成家立业,无私的付出却没有要求任何的回报,然而待到他们年劳体衰,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的时侯,就要求子女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尽人事,行天道,为父母尽孝,帮助他们度过晚年,这也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情。
中国人传统意义上“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观念,认为女儿大了终究要嫁人,“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到谁家随谁姓,最终和自已不一条心,只有儿子才是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自已人,其实,这种观点己落后时代。
且不说***生育政策导致独生子女家庭的普遍现象,就是儿女远隔千山万水、不能尽孝的现象也比比皆是,因此,养老的观念要服从时代的发展,有条件的居家享受天伦之乐,没有儿女陪伴的可以到各类养老服务中心,养儿防老的老观念也要改一改了。
奇怪,绝大部分父母都有退休金,都帮儿女带孩,帮儿女做家务,再辛苦也自己挺着,不愿连累儿女,这怎么没人说?实在挺不过才让儿女帮,有些人就有怨言?还老是在头条诉?想想你小时候怎么连累父母吧,想想你会不会老吧!你的言行,你孩子一定学到!
养儿不是为了防老,爱的付出也不是为了回报,如果通常把我们付出的和得到的做对比,就感觉一辈子活得很亏,其实作为中华儿女,都是以孝为本,所以想那么多只会增加心里的包袱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很多优秀文化从古至今仍在流传,忠孝两全,养儿防老从古至今一直传承。
人都有老的时候,目前我国老年人已经占总人口的 17.3%,养老是社会的责任,更是家庭的责任,如果作为家庭儿女,不尽赡养老人义务,对老人实施家暴就要追究法律责任,严重的就要追求刑事责任。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孩子,家风正,家长尊老爱幼,孩子长大了也会做到。家长的正能量传递,孩子们就能很好的传承,老猫房上睡,一辈留一辈,上梁不正下梁歪,根歪苗不正,接的胡芦歪歪腚,所以,为了养儿防老,我们作为长辈就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走的正,行的直,这样才能让后代善待你,养你老。为了让孩子长大赡养老人就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家庭教育最主要,家长在孩子从小就要让孩子知道长大了要孝道老人,养成尊老爱幼。
二、通过社会和学校让孩子从小养成做好事,帮助他人,在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一颗爱老敬老的***。
三、因势利导,循序渐进,达到目的。通过多渠道,多角度的宣传、渗透和理解,让孩子长大后继承和发扬中华养老敬老的美德,深刻理解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意义。
养儿防老在中国已经形成习惯,深入每个人的心中,有儿子不怕没人养老,没儿子也不用担心老了没人养,国家对养老都有明确规定,作为儿女就要赡养自己的老人,不能以各种理由和借口抛弃和遗弃老人,弘扬正能量,***都知道:赡养老人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生儿防老"的下一句是"积谷防饥",两句放在一起的意识是凡事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积谷防饥",积累着粮食,预防发生什么特殊情况粮食吃紧,这时候有足够的粮食储备就能避免挨饿。
正如"养儿防老",并不是说你生了儿子就不一样了,养了儿子就能老有所依,而是你要怎么养,养好了才能防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