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愤填膺读音:yì fèn tián yīng
意思是:发于正义的愤慨充满胸中;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
义愤指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膺:胸。
出处:南朝·梁·江淹《恨赋》:“置酒欲饮,悲来填膺。”
yì fèn tián yīng
释义:义愤:对违反道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填:充满;膺:胸。心中充满了义愤。
“义”,普通话读音为yì。“义”的基本含义为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如正义、义不容辞;引申含义为合乎正义或公益的,如义举、义务。
在日常使用中,“义”常做名词,表示正义。
“义”,初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把羊头放在长柄的三叉武器上面,表示一种“威仪”。后来又在金文、楚系简帛、秦朝小篆、秦系简读中见,楷书体和简化版的“义”都从篆书演变而来。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2]
示例
①他在电视上看到歹徒非常残忍的杀死了那么多无辜的生命,顿时义愤填膺。
②他时而激动满怀,时而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 (选自《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
义正词严,义:道理。词:言辞。道理正当公允,严肃的措词。亦作“义正辞严”、“辞严义正”、“辞严意正”、“词严理正”、“正义严辞”。
义愤填膺, 义愤: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膺:胸。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
主要区别是属性不同。
义愤填膺是因某种***的发生或结果不公平,导致愤怒上升到极点,属于怒不可遏的表象。
义正言辞是面对某***错误,直接言之凿凿批评指正,属于严正警示的表象。
"义愤填膺"和"义正言辞"都是形容人在面对不公或不义时表达强烈情感和坚定立场的词语,但它们有一些区别:
义愤填膺(yì fèn tián yīng):指内心充满义愤和愤怒的情绪,形容对不公正、不道德的事情感到极度愤慨和愤怒。这个词语强调了情感上的激动和愤怒,通常用来形容对于社会不公、不义行为或***感到愤慨和愤怒的心情。例如:他听到那个冤案的细节后,内心充满了义愤填膺之情。
义正言辞(yì zhèng yán cí):指以正当的理由和言辞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通常用来形容以合理、公正、有力的言辞来批评、辩护或反驳。这个词语强调了言辞上的正当性和合理性,通常用来形容在辩论、争论或辩护中以合理的论据和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他在会议上以义正言辞地反驳了对方的错误观点。
总的来说,"义愤填膺"强调情感上的愤怒和激动,而"义正言辞"强调言辞上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义愤填膺义愤: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膺:胸。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义正言辞”是一个典型的错别词,正确的成语是“义正辞严”。“义正辞严”,汉语成语,拼音是yì zhèng cí yán,意思是理由正当充足,措词严正有力。
义愤填膺和义正言辞都是表达坚定的态度,但有所不同。义愤填膺是指对某些不公正、不道德的行为或***感到非常愤怒,坚定地要***取行动或表达反对意见。
而义正言辞则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道理非常正确、正当,毫不含糊,表达清晰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