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八作一代枭雄,

tamoadmin 日常成语 2024-08-19 12 0

历史中的曹操算得上是雄才大略,却被称作枭雄,这是为什么?

首先,“枭雄”并不是贬义词,“奸雄”才是,关于曹操的评价,一般说是“奸雄”,要是够上“枭雄”,那还不错。

“枭雄”的“枭”字,来自于枭鸟,所谓的枭,就是指它——

猫头鹰。

五行八作一代枭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猫头鹰虽然现在看起来是一种萌萌哒的形象,其实猫头鹰在古代的形象非常不好,因为它有一个耸人听闻的习惯——食母。

猫头鹰一旦赶上食物匮乏的时候,食物不足以供养所有的鹰,那么小猫头鹰就会吃掉自己的母亲。而老猫头鹰也不会反抗,因为疼痛,老猫头鹰会咬住一个小木棍,最后被小猫头鹰吃光身体而死,只剩下一个小脑袋。因此在古代,斩首也叫做“枭首”。

由于这种行为从根本上挑战了人类底线,因此古代一直认为猫头鹰是“凶鸟”,将“枭”视作凶狠的标志。在古代贩卖私盐是绝对的死罪,因此贩卖私盐的人叫做“盐枭”,指其是亡命之徒,到了现代就成作为“毒枭”了。

五行八作一代枭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但“枭雄”依然不是贬义词。“雄”本身是褒义词,英雄是对人最高的称赞,指正义且有能力的人。枭雄在英雄之下——指凶狠强横,且有野心的人。

所以用这个词来形容曹操,不算贬低他。历史上对于刘备也经常用这个词来评价。曹操一般的评价是够不到“枭雄”的,一般是“奸雄”。

枭雄:骁悍雄杰之人,犹言雄长、魁首,多指强横而有野心之人。看的出来,枭雄二字,本无贬义。《三国志》和《三国演义》里,写到刘备,也多用枭雄二字:

五行八作一代枭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quote>《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刘备 以枭雄之姿,而有 关羽 、 张飞 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去涪关杨高授首 攻雒城黄魏争功》:刘备枭雄,久留于蜀而不遣,是纵虎入室矣。今更助之以军马钱粮,何异与虎添翼乎?


纵观曹操一生,目光如炬,早知袁绍等人,即使四世三公,也不足与谋!自己肝揣着利刃,只身行刺董卓。事有不成,也能而退,有勇有谋。起事之后,一生戎马,从无懈怠。对外平定羌虏、扫灭乌桓、压制匈奴、降伏鲜卑,使外敌不能趁国家内乱之时,趁机攻击。对内,荡平北方,实现三国对峙,为后来的一统打了坚实的基础。这应该是一个“开国之君”所能做的所有事情,他都在做了。当然,曹操也有坑杀降卒,***百姓,***国士的种种,亦要正视。这样一个人,肖勇,强悍,称为枭雄,当之无愧。

而题主说的“英雄”一词,与枭雄最大的区别是:有英雄品质,无私忘我,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其实称曹操是英雄,他也当之无愧。后世从来也没有不承认曹操不是英雄!辛弃疾就曾写过:“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曹操被很多人质疑的根本原因是:还有那么多人匍匐于皇权之下,从***奴才的角度来看曹操所作所为。但,即使曹操放过汉献帝,他会怎么样?你看他被董卓掳走的时候,若不是身边还有那么几个忠心耿耿之人一路服侍,汉献帝岂不过的跟乞丐无二。如果官渡之战袁绍胜了,袁绍得了汉献帝,必定会登基。以袁绍的性格,汉献帝能不能活着都是个问题。至少,曹操手里的汉献帝,娶了他的女儿,还得了善终。整个历史上的末代被俘虏软禁的皇帝,有几个能善终的?就算曹操给汉献帝自由,他真的就能给老百姓以安居乐业?就能平定中原?就能再一统江山,延续国祚?别开玩笑了!

所以,我认为,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谁给了老百姓安稳的日子,谁就是为人们利益而奋斗!曹操这一生也实实在在做到了。我们不能出于对末代汉献帝个人遭遇的同情,就忘了千千万万百姓,需要有个人出来,统一天下,给大家吃碗安乐饭。所以,曹操是枭雄,也是英雄。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天下不管姓什么,老百姓能好好生活,就是最好的。
我是热爱古代历史的现代创业人如是。关注历史,关注如是。

曹操历来人们都说是个奸臣,是乎己成定论,白脸曹操也成为奸诈的典型形象。那么曹操也並非一无是处,首先曹操在治国理政方面,还是可圈可点,在军阀革据,群雄並起的乱世中,曹操逐渐剿平各路乱军,实现了北方的统一,形成与南方吴蜀三足鼎立的局面,对社会的稳定,百姓安居生息起到积极作用。为以后晋朝大统一打下了基础(尽管曹氏后代没有完成)曹操奸诈一面也十分突出,宁教我负天下,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极端自私的品格表现的淋漓尽致。为此他可乱杀无故,毫无人性。在管理国家上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作尽了坏事,是奸臣毫无疑问。所以曹操称不上为国忧民的英雄,但他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起到的积极作用与贡献,是可以肯定的,称之枭雄也恰如其份。

曹操的枭雄形象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关键时期当在宋朝。

与曹操同时代的人,对其的评价还不错,连诸葛亮也称赞他“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许劭说他是“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这可能是《异同杂语》中“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一句的最初版本。

也有骂曹操的,刘备就没少骂,但那是政敌,立场不同,刘备骂曹操是汉贼,无可厚非。

从《三国志》开始,曹操的形象一直很正面,《武帝纪》评曰:“非常之人,超世之杰”,跟枭雄二字丝毫不沾边。其中零星写到曹操的心计和残忍,着墨不多。

当时有关魏国历史的史书有七部,均已亡佚,裴松之的注中引用了王沈《魏书》片段,可见对曹操的评价,说道:“故每战必克,军无幸胜”,高度评价了他的军事才能,也跟枭雄扯不上关系。

西晋陆机有《吊魏武帝文》,对曹操的褒扬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连曹操自己承认的“小忿怒,大过失”到了陆机那里都成了“达人之言”。

《后汉书》中没有曹操的传,原因是这是南朝宋追述前朝历史,南朝承晋,晋承曹魏,那么究竟是将曹操放在哪里呢?放在传里,不合适,毕竟是魏太祖武皇帝,放在纪里,他又不是后汉正朔,所以陈晔回避了这个问题。

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搜集各类书籍二百一十余种,其中《异同杂语》、《汉晋春秋》等书对曹操评价不高,对其负面行为着墨较多,但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魏书》、《魏略》等书对其是绝对正面评价。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章回体***,也是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千百年来,这本书有不计其数的粉丝。《三国演义》在民间的影响力和传播力甚至比《三国志》等正史还广,这也导致了许多人对三国的理解只能基于三国演义这本***,这就造成了对三国时期的一些误解,尤其是对曹操的误解。

其实,历史上的曹操并不是演义中那奸臣模样。曹操不仅是一个枭雄,还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很多人对曹操的第一印象就是许子将的那一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但是别忘了,奸雄奸雄,虽然有奸,但亦有雄。

曹操出生于东汉末年的一个宦官家庭,他的祖父就是太监曹腾,曹腾并没有生育能力,而是收养了曹操的父亲曹嵩,这才有了曹操。所以,三国时期,对手最喜欢膈应曹操的一句话就是“宦官之后”。

曹操一生波澜壮阔,充满了***色彩。他初入官场,就设置了“五色棒”,在京城立威,甚至得罪了朝廷大太监。之后曹操又在黄巾起义杀敌立功,曹操又被任命为典军校尉。董卓进京后,曹操手持七星刀刺董失败,居然成功逃走了,还在家乡扯起了讨董勤王的大旗。讨董失败后,曹操回到家乡东山再起,夺去了兖州作为根据地。然后一步步的发展势力,先除李傕郭汜,再除袁术吕布,最后跟袁绍展开了惊天动地的官渡大战。之后,曹操遭遇了赤壁大败,回到北方重整旗鼓击败了西凉马超,把西北地区正式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曹操戎马一生,一直都是胜多败少,而且军事能力、战略眼光都是一流的存在。他统一了整个北方,促进了全国大一统的局面,震慑了外族,使处在风雨飘摇中的汉室继续残存了几十年。从这一点上看,曹操就无愧于雄才大略这四个字。

经济上,曹操统一北方后,大力推行屯田制,兴修水利,大力扶植农耕经济。面对北方因连年战乱不断减少的人口,曹操***用了招纳流民、人口迁移等办法,使当地恢复了因战乱遭到破坏的农业生产。经过曹操一系列恢复经济的举措,北方的经济很快就恢复过来,既安定了民生,又促进了北方的经济发展,使魏国的实力凌驾于蜀吴两国之上。

文化上,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新文学局面的开创者,与其子曹丕、曹植并称为“三曹”。另一方面,曹操用自己的创造性的作品开创了魏晋文学的新局面。曹操的文学作品中以诗歌最为有名,而且大多为描写自己的军旅生涯的感时之作,留下了诸如《龟虽寿》《观沧海》《短歌行》等一大批千古传诵的名篇。除此之外,曹操的书法亦颇有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