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成语不分年龄
建议三年级的孩子可以学以下的分类成语:
一、AABC式:
芸芸众生、 咄咄逼人、 头头是道、 津津有味 、奄奄一息、 念念不忘、 空空如也 源源不绝 、面面相觑、 面面俱到、 振振有辞、 窃窃私语 、喋喋不休 、循循善诱
二、十二生肖成语:
胆小如鼠 、对牛弹琴、 杀鸡吓猴 、如狼似虎、狗急跳墙、 叶公好龙 、画蛇添足 呆若木鸡 、顺手牵羊、蠢笨如猪
谢谢邀请!
现在书画的创作和收藏过程中,有在书画作品上加盖印章的做法。万事都有开头,中国在书画作品上加盖印章起自何时呢?
中国印玺起源很早。已发现商代晚期的印章。春秋战国时期,印章使用范围扩大和普及。用于文书往来、货物流通封检、器物制作的信用,并成为等级身份和履职的标识。
先秦印的使用方法为直接加盖和盖于封泥。这些印文本身就是书法作品。当时书写等使用墨迹色料有墨(指黑)色、朱(指红)色等。
在东汉纸发明以前,我国古代就有书法、绘画。书法、绘画所使用的材料能加盖印章的包括帛、木竹质材料、陶泥等,这些材料使用年代可上追久远。先秦时,在帛、竹木、陶泥等材料上完成书写(包括文件书写)、绘画后或某人掌握了某书写、绘画后,为了表明物品人身份、制作身份、占有标识加盖印章,应该是有可能的。也就是说,在书写、绘画上直接加盖印,最早上限可能起源自先秦。
在战国、秦汉木质绘画漆器上找到了加盖的印及印文,这是中国书画印的较早期原型。也就是说,最早的书画印,是在战国绘画漆器上加盖的印。这些器物是上世纪70年代在云梦睡虎地等出土的带有绘画的漆器,底部等有烙印文字,或代表作坊名、作者、物品主人、产地等。并有刻划文字,相当于书画作品的款识。
中国画题款的历史原由
在画上题款是中国画的独特构成部分,是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唐代以前,绘画中的“题款”主要为了形象化的宣传“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的政治或宗教服务的,因此题写的内容也局限于榜题、题名、题记等的说明或叙述。唐代以后,中国画的诗情成分大为增加,教化作用大大减弱。宋代至清代受当时的政治经济影响,逐渐出现了文人画,他们喜文化生活、重文化修养是他们的天性,赋诗作画成了他们唯一的精神寄托。文人画题款成为一种自觉的审美行为,诗、书、画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至高境界,受到历代画家的青眯。元代文人画也有较大的发展,题与款各尽其职。明清时期,中国画的题款发展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在画上题诗作文或者在画外题跋以蔚然成风,要求书画并工,题款演变成国画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逐渐讲究其艺术性。扬州八怪对题款的丰富和完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
中国画的题款从真正意义上讲,是文人画的延续和发展。宋代至清代,文人画画家借书画寄托他们的精神抱负,只有诗书画印为一体的中国画才是真正的中国画。一幅好的中国画如果没有落款,无论从画面构图上还是对主题的表达上都是一件缺憾的事。
要下雨的征兆:蚂蚁搬家山戴帽,燕子低飞蛇过道。东虹太阳西虹雨,南虹出来雷暴雨!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闰年谚语:三年两头润,还有个润不润!宁走十里平川,不走五里高山。隔山不算远,隔水不算近!听过不如见过。见过不如做过。猪凫江,狗凫海,猫儿掉河里摆两摆
你们家乡有哪些农业谚语呢?
这个问题我尝试着回答一下:
农业谚语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根据春夏秋冬,寒来暑往,二十四节气及观察星空,云雾的朝向及变化等过程中预测气温的变化,雨水的多少等方面总结提炼出来便于指导农事活动的一种俗语,也是一种传承,它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结晶。农业谚语朗朗上口,通俗易懂。
我们这里地处四川盆地边缘属云贵高原,乌蒙山脉地带,海拔800一一1600米属高寒山区。我们这里的农业谚语我记得有“忙种不种、等于白种”、“夏至不栽,东倒西歪”、“清明谷雨正载秧”、“清明断雪,谷雨断霜“云朝东,一场空:云朝南,落满坛;云朝西,披蓑衣;云朝北,无雨滴”、“六月初二流一流,七十二丈到立秋”、“一九二九,怀中入手;三九四九,冻死猪狗;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九九八十一,壮家老二田边立”只记得这些了,望朋友们补充、指正。
我是泰州泰兴黄桥人,我们家乡的谚语😄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意思是说充分发扬民主,发挥群众聪明才智,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把群众发动起来,一切事情就好办了。“一个不敌二人计”、“三个商议好主意”也就是这个道理。
“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意思是说人要会规划,搞好论证,准确决策,按经济规律办事,正确处理好生产和建设,消费和积累的关系。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地区,一个国家都是这样,“算计”到了,就能强国富民;反之,则一辈子将穷困了倒。
“拙娘生巧女。”意思是说一代胜过一代,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胜于蓝”。
“一块篱笆三根桩,一条好汉三个帮。”意思是说内因和外因的关系。人和事物固然自身素质极其重要,但外部环境、团结协作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人的成长、成才都离不开周围同志的培养、帮助、支持和监督。
“铜匠的担子挑到哪响(想)到哪。”意思是说人办事无***,混世处事,敷衍了事,糊里糊涂过日子,,“泥萝卜揩段吃段”。正如***同志批语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样的庸人。
“扮煞的鸭子是扁嘴。”意思是说人内在美和外在美的辩证关系。无论怎样打扮,也改变不了其本质属性和特征。过分追求打扮,则会闹出“东施效颦”之类的笑话。
“金角落,银角落,抵不上城角落。”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城镇地理位置的得天独厚和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尤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
“人心换人心。”寥寥数字,就定格了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人与人之间只有真诚相处,才能相互依赖和合作共事。
“棒打出孝子,惯养忤逆儿。”这里包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要从小抓起,从严要求,使他们健康成长,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如果娇生惯养,溺爱迁就,则会使他们从小养成任性、依赖等恶习。
我觉得二十四节气,准确地道出一年四季的变化,各地的地理位置不同,气候各不相同,农作物种植时间地区各不相同。水稻在南方可种两茬,北方就一茬,小麦必须经过越冬,才能抽穗,而南方产小麦,因此各地长期以来,积累的农谚也各不相同。我们当地的农谚有麦盖三床被,头枕馒馒睡。立夏不下,高挂梨粑。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二月二龙抬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夏至雨连连,冬至雪纷纷。二月谷谷堆。麦锄三遍面满斗。麦种深,谷种浅。荞麦芝麻盖半脸。除虫如除草,一定要趋早。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久旱大雾有雨见,久阴大雾转晴天。青蜒飞底要下雨,蚂蚁搬家要下雨。农业谚语很多,这是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来于实践用于实践。
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风大雨就来到。
旱刮东风不下雨,涝刮东风不开天。
久旱大雾有雨见,久阴大雾转晴天。
久旱东风不下雨,久雨东风不晴天。
不怕初一下大雨,就怕初二瞎阴天。
不怕十五下大雨,就怕十六没好天。
三月南风不过三,四月南风只一天。
五月南风当日雨,六月南风透地干。
八月初一雾冬旱,秋雾多了雪不断。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