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头百姓说实在话,平头百姓下一句

tamoadmin 百业资讯 2024-08-28 7 0

古代对平民有哪些称呼?如何区分百姓、黎民、黔首、布衣、庶人呢?

古代对平民的称呼有很多,比如有百姓、黎民、黔首、布衣、庶人等等等。至于如何区分这些称呼?笔者以为,怎样区分这些称呼并不重要,因为无论称呼怎样,最终都是老百姓的代称。这里重点对百姓和黎民的来历进行说明。

古代“黎民”和“百姓”就是指平民吗?

***剧里常常用“黎民百姓”来代指平民,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其实,最初的黎民百姓并不是指的平民,而是另有所指。

平头百姓说实在话,平头百姓下一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黎民

先来说“黎民”一词的由来,相传在炎黄二帝还是并存之时,还有东夷、西域、南蛮和北狄等部落同时存在。据说在南蛮中,一个以猛兽为图腾的部落最为强大。这个联盟是由九个部落组成,因此称为九黎族,首领是蚩尤。后来,蚩尤看上土地肥沃的黄河流域,就率人前来夺抢。

当时住在此地的是炎帝部落,为了保卫家园,炎帝和蚩尤部落展开战大战。最后炎帝败逃到西方黄帝的部落组成了炎黄联盟。为了争夺中原地区,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再次开始了激战,黄帝打败了九黎部落,并杀死了蚩尤。战败后的九黎族人成了级下囚,被炎帝部落的人称为“黎民”,当然,此称呼带有蔑视性。

平头百姓说实在话,平头百姓下一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百姓

在当时的炎黄部落有一条规定,只有有身份地位的人才有姓氏权。一般姓指的是女人,氏为男人,比如我们所知道的轩辕氏、神农氏。炎帝二帝时期,中原地区形成了以他俩为首的部落联盟,这个部落大约有100多个氏族,各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姓氏。所以,这个集团便就被称为百姓。由此可以知道,百姓当初指的是各氏族首领的合称,其身份高贵,并没有平民的意思。

黎民百姓是怎样成为平民代称?

平头百姓说实在话,平头百姓下一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在古代只有王公贵族才有姓,布衣平民是没有姓的。

古代对平民有种种称呼,百姓、黎民、黔首、布衣和庶人都是对平民的统称。虽然他们如今指代的含义相同,但是每个词义的来源都有所不同。

我国黄河流域曾经聚集着几个势力较大的部落,有黄帝族、炎帝族、九黎族等等,经过多年征战,皇帝与炎帝的部落一起结盟,战胜了九黎族。胜利的部落联盟大约是由100个氏族构成的,因此统称“百姓”,意味着奴隶主,到了西周奴隶制时期又成了贵族的通称。

该词的含义与“百姓”对立,九黎族被战胜后,在战争中抓到的九黎族俘虏就被称作黎民。相应的,黎民就是指被统治的奴隶,也称作庶民,包括自由民、农奴、奴隶,与百姓形成了相互对立的两大阶级。后来到了春秋末期,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百姓与黎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慢慢地也就融为一体了。

该词是秦国、秦朝对于平民百姓的称呼。“黔”指黑色,不像贵族男子在二十岁时会行加冠礼表示成年,秦朝平民们一般不能带冠,一般会用黑布、黑巾裹在头上,所以就用黔首一词称呼平民。就像《过秦论》中提到的:“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布”在上古时期专指麻葛布,与如今的含义不同。由于古人穿衣服也分阶级,不同阶层的人所用衣料不同,贵族穿的都是丝织品,平民穿不起丝帛,只能穿麻葛布制成的衣服,所以就用“布衣”称呼平民,也就有《出师表》中的那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