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典故,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典故是什么

tamoadmin 成语推荐 2024-08-29 5 0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感情?

如果这个世界忘记了你,你能怎么办?

这就是这句诗的终极含义。

当时杜公已老,昔年好友一个接着一个离去,尚活在世上的已然都在远在天边,孤苦零地的一个人住在一个破旧的房子里,看着夜色,听着涛声,想着一生。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典故,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典故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诗里所有的典故和出处都在衬托一个酸楚的事实。

悲伤!

岁暮,岁末,延伸为年迈之意,可以理解为日薄西山。《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里就有岁暮一词,尾句可以解之“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典故,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典故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阴阳,名为日月,实暗指人事变迁。

短景,杜公年迈,暗指剩下的岁月已然不多。

天涯,远方之意,同时完美契合杜甫流浪四川。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典故,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典故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霜雪,可以借指白发,也可以指人生际遇。

这是唐代杜甫《阁夜》的结联。他是通过写冬夜的景色,抒发了自己伤乱、感时、忆旧、思乡的苦闷感情。他的朋友不管是文的、武的逐个相继死去了。当时的事态,连年的战火不断,面对这些凄惨的,想起了当年那些了不起的友人,有:郑虔、严武、李白、苏源明、高适等人都先后死去了!自己也已不中用了,在此情形下,心也彻底淡了!这一联即是全诗所引发的感慨!"卧龙"即比喻诸葛亮,"跃马"是引用"公孙跃马而称帝"的诗句。(西汉未年战乱动荡的局势,割地立帝)。杜甫以此两人作比例,说明像这样的两个人,无是中奸,皆为一世之雄,最后也是一堆黄土!我又算得了什么呢?最后一句是说,人事已萧条,一切音书也已断绝,只有听凭沉闷和寂寥来吞诬着自己了!然而,对他的这两句,也不难发现有种矛盾心理,更显现得他对时局的,难于描写的忧愤之情。

此诗被誉为杜甫的经典之作。

尾联写道:“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卧龙”指诸葛亮。“跃马”指公孙述。这里,诗人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句,意指公孙述在西汉末乘乱据蜀称帝,诗人运用典故,在比较中含蓄而深沉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终黄土”即最终都死去,同归黄土。上句的意思是说,(诗人)极目远眺夔州西郊的武侯庙与东南的白帝庙,一世之雄,他们也成了黄土中的枯骨。“人事音书”即人情世故。“漫”即随他,不管他。下句的意思是说,人事与音书,都只能任其寂寞了。我们从最后两句来看,通过对“卧龙跃马终黄土”的描述,自然流露出诗人极为忧愤感伤的情绪。正如沈德潜《唐诗别裁》中所说:“结言贤愚同尽,则目前人事,远地音书,亦付之寂寥而已。”也就是说,象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他是贤是愚,都烟消云散了。而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我的寂寥孤独,也就算得了什么。这与《茅屋为秋风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诗人一贯的人格与品质的最好表现。

出自杜甫《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

  ①卧龙:指诸葛亮。

  ②跃马:指公孙述。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后汉书·公孙述传》:公孙述,扶凤人。王莽时为导江卒正。更始帝刘玄立,他自恃蜀中地险众附,时局混乱,自称白帝。

  ③终黄土:都已死去,终成黄土一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