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道回府发朋友圈的句子,打道回府发朋友圈的句子简短

tamoadmin 成语推荐 2024-08-29 6 0

大诗人孟浩然为何一辈子没有做官?

孟浩然(689年—740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一生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唐才子传》介绍:“浩然,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少好节义,诗工五言。隐鹿门山,即汉庞公栖隐处也。四十游京师,诸名士间尝集秘省联句,浩然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众钦服。张九龄、王维极称道之。”孟浩然在唐代诗坛与王维齐名,丞相张九龄十分赏识他,李白、杜甫也有诗称颂之。

那个年代的文人骚客,谁不想做官啊?说豪言壮语,是为了入仕报国,说真话,是为了人前显贵。孟浩然年轻时喜欢隐居,中年时应试求仕,没有考上。他便游历名山大川,广交朋友,干谒公卿名流,以求被贵人举荐做官。他曾给当时的丞相张九龄写过一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以求引荐:

八月湖水平,

打道回府发朋友圈的句子,打道回府发朋友圈的句子简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打道回府发朋友圈的句子,打道回府发朋友圈的句子简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打道回府发朋友圈的句子,打道回府发朋友圈的句子简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徒有羡鱼情。

谢邀。说孟浩然一生未入仕,是不对的。他晚年,在张九龄贬谪荆州长史的时候招募过孟浩然做幕僚,那是孟浩然一生中唯一短暂的入仕经历,张九龄大大帮他实现了梦想。

这是一段是发生在王维和孟浩然之间“真爱”的故事。

▲ 孟浩然画像

公元689年,孟浩然出生于湖北襄阳的一个小康书之家,书香门第。从小读书习剑,20岁起隐居于鹿门山。25岁以后,孟浩然由“隐者”开始转型,化身“自助游达人”,沿着长江开始了一段“说走就走”的旅行,一路上交友无数。这趟行程,他足足走了十五年。

得罪了皇帝,怎么做官?

小孟同志很牛掰,牛掰到一进长安就声名鹊起。而且和人写诗,从来没输过!于是小孟膨了,胀了,飘了,以为自己一定可以功成名就,毕竟二十多年的游历天下不是白混的,毕竟整个天下都知道他的才气,连谪仙李白都是他的小迷弟。

自己这么有才,当个官而已,还不是小CASE?

可是小孟同志真就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当官是一个技术活儿,却不是一个才学活儿。当然,他那时正意气风发,哪里会想到这些,就算想到了,也不会在意,那特么是别人,我是谁?我是风流天下闻的孟浩然。皇上也得给我点面子吧?

于是,小孟在偶然之间,真的就碰到皇上了,这件事在许多历史资料中都有记载,配解不同,但主角没变,就是他和皇上。

其实皇上还是挺想见他的,更待见他,毕竟那是唐明皇,也是一个文艺愤青,更是一个才学控。所以满心欢喜地就来见小孟了。然后,开心地问小孟,你最近都写了什么诗啊,给朕读一首呗。

皇上毕竟是天子之尊,想得也多一些,寻思我都主动来见你了,你随便吟一首诗就好,哪怕不是歌功颂德,说一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也是好的呀,毕竟这首诗里隐隐约约地还是说想当官嘛。结果小孟倒好,也不知是拿桥,还是犯傻,偏偏说了一句“不才明主弃”?

你啥意思?朕啥时候弃你了?明明是你从来没说过你要当官,现在还反咬一口,说我弃你?你丫也特太缺德了吧?这明显是造谣啊!这明显是给我这个明君脸上抹黑啊!亏我还贱不拉叽地来找你,你就这么对俺?

唐明皇心里老憋屈,老委屈了。我特么这不是贱么!于是,你不鸟我,我何必鸟你呢?走了,走了,走了!

小孟傻了,知道自己作大了。然后灰溜溜地走了,接着云游天下去了,只不过这一次的云游,纯粹是瞎逛,散心,销愁。

四十岁之前,孟浩然是一门心思地要去做官,四十岁之后,孟浩然开始真正地走他的偶像陶渊明的道路,真正地融入到山水田园之中,每天看云起云落花开花落,看朝阳斜晖,看月亮东升西落,与农人聊天喝酒,成了真正的山人,成了真正的隐士。

可以说,孟浩然真正的价值,是在四十岁之后。他的那些清淡的、玄远的,味道清新的田园诗歌,真正能穿透人心的诗歌,基本上是在他的四十岁之后,也就是说是在他的官场梦断之后。

由此证明,污浊的官场,孕育不出真正美丽的诗歌,勾心斗角的诗人写不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丽的诗歌,因为他们已经丧失了天真,满满地都是机心。

所以说,孟浩然一辈子没有做官,是田园派诗歌的大幸,是盛唐的大幸,是中国文化的大幸。

当然,这个就有点太理想化了。孟浩然其实是一门心思求官的,不过一是自己太任性,二是自己运气不好,到了关键时刻就掉链子脑子发昏,这才是孟浩然一生布衣的原因。

但是孟浩然在年轻的时候,早已经名闻天下了。孟浩然去太学和那些学生们搞了一场诗词大会,当场吟出“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搞得一大帮才子都不敢写诗了。

纵然有名,孟浩然不傻,他也知道走上层关系。当然,这在唐朝就是一个流行的风气。那时候科举考试还没有搞糊卷制,考官一眼就能看见考生的名字,所以在考试前把自己弄得大名鼎鼎是个最好的办法,要是不那么大名鼎鼎,那么就请大名鼎鼎的人来点评、推荐自己。

孟浩然找的是张九龄,这个来自广东的宰相,还是文坛领袖,找他自然是最佳选择。于是,孟浩然就写了一首诗献给张九龄,强烈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的意愿: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谈起孟浩然为何一生未入仕?就不得不提到孟浩然的小迷弟李白对孟浩然的评价,“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这几句诗道出了孟浩然年轻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我觉得孟浩然身处***盛世之年,又有如此的才华与名气,却一生未入仕,一方面是因为孟浩然对功名利禄并不是太看重,另一方面是他和仕途无缘,所以总是错过。

孟浩然,18岁参加襄阳县试。诗赋、试策、帖经三场下来,孟浩然一气呵成,高中榜首。在前途看起来一片光明的时候,他弃考了。因为这时唐宫***频繁,纲纪不振,孟浩然不愿意为这样的朝廷效力。所以在23岁与张子容同隐鹿门山。这些都说明孟浩然年轻时正如李白所说:“红颜弃轩冕”,他年轻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更向往的是隐居山林的生活。

在一段隐居生活后,孟浩然的心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在39岁时,赴长安进行科举考试,应进士举不第后,孟浩然在长安献赋以求赏识,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相传,孟浩然曾被王维邀至内署,恰遇玄宗到来,玄宗索诗,孟浩然就吟了一首科举落第后的牢骚之作《岁暮归南山》“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玄宗听后生气地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弃卿,奈何诬我?”结果,孟浩然被放还了。

这次失败的经历,反倒让他看淡了功名利禄。从此随心所欲,寄情山水。就好像经历了一场大起大落后,孟浩然终于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归途。也正如李白说的“白首卧松云”,孟浩然高龄白首时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也正是因为他没有入仕途,寄情山水,才给后世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词,让我们读懂了一草一木皆是风景,平淡的生活也处处皆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