罄竹难书的读音为qing zhu nan shu(声调↘↗↗→)。这是一个源于《吕氏春秋》的成语,意思是用尽南山的竹子做竹简也写不完。罄,尽、完,用尽、用完的意思,属意动词。竹,用山中竹子做成的专用于书写的薄片。这个成语常用来表述有很多很多事实说不完。
竹难书的读音是qìng zhú nán shū。
罄[qìng]汉语文字
罄(拼音:qìng)是汉语二级通用规范汉字。此字最古形体为篆书,也见于先秦著作《诗经》。古字形从缶,殸(qìng,“磬”的古文)声。罄本义指器皿里面没有东西,后引申为用完、用尽。
qìng zhú nán shū,读音:qìng(qīng)zhú(zhù)nán(nán)shū(shū)。
因为中文中存在一些字词比较复杂,罄竹难书就是其中之一,很多人读起来可能会有些吃力。
需要注意的是,读音中间的“nán”是一个轻声,发音比较微弱,不要忽略了。
延伸内容:罄竹难书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指某件事非常复杂难懂,就像竹笔书写般费力甚至迷失。
后来用来形容文字、事情、思想等异常繁重难以穷尽或形容学问、技艺精深难以参透。
qìng zhú nán shū
“难”,初见于商朝金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隹(zhu)表意,其古文字形体像鸟,表示难是鸟名:英(hàn)表声。简体字从又(手)从(鸟),像手抓住鸟。本义是鸟名,***借为难易的难。后来陆续在楚系简帛、秦系简牍、秦朝小篆中发现,“难”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
罄竹难书 - 拼音
qìng zhú nán shū
释义
罄:尽,完。竹:古人用来写字的竹简。书:书写。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尽。
出处
《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例句
这个***的罪恶罄竹难书,群众对此义愤填膺。
近义
十恶不赦罪大恶极擢发可数擢发难数罪行累累擢发莫数作恶多端
愤愤不平,愤愤不乐,愤愤之极,愤愤不满,愤愤不服,愤愤难抑……心愤愤口悱悱,气愤愤,……组词嘛,你应该要先了解这个词的意思,然后组词,比如愤怒,你知道了愤怒的意思以后你就可以去搭配,愤怒的人,愤怒至极什么的,不像成语,必须有典故,有出处,一般组词能自圆其说符合意义就可以了
守孝三年,那是什么事情都不能干了吗?
不要搞笑了,不要被电视剧给***。
按理来讲也不是啥事都不能干,毕竟中国人老是在变,古代也不例外,每个时代都会有一些人主张一些去掉坏旧习俗,比方说宋朝的时候我的偶像王安石就主张不要用那些辞藻华丽的文章,外强中干,没什么卵用。
守孝三年,那是不能办一些喜事,比方说结婚什么的,然后就是内里穿一身白,秋衣秋裤罗袜全都换成白的。
不过也有一些朝代强行要人守孝三年,啥都不能干,不过也是有一些目的性的,比方说政治目的什么的。
古人守孝三年是儒学发展的结果,但并不总是都如此。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儒学时强时弱,同时会为各种政治或其它现实的影响,守孝三年也只是一小部分人能做到而言。
守孝三年的法理依据来自于孔子或者说《论语》》。《论语 阳货》:“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期可已矣。…… 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孔子认为人出生后三年之后才可以离开父母怀抱,所以也要为父母守孝三年,主要是为了以这种形式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在这三年期间内,子女不可做官,不可参加科举,不可参与任何红白事,不可去欢乐场所,不可婚嫁儿女,逢年过节不庆祝等等。
但实际上民间普通百姓很难做到,而且古代就有“礼不下庶人”的概念,东汉末年,郑玄、王肃等人就认为普通百姓不用那么严格,也很难做到。而对于为官者来说,也经常因为公务需要被皇帝“夺情”,提前结束守孝期。而有些士大夫为了邀名可能还会守孝五年、甚至七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