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兵伐谋的故事,上兵伐谋的典故

tamoadmin 成语推荐 2024-09-06 4 0

韩信为什么要害死郦食其?

这其实是兵家和纵横家的冲突,郦食其的惨死也是纵横家衰落的写照。

纵横之术适用于战国而不适于大一统的时代背景。韩信此时己攻占代,魏,赵,胁燕,北方仅余一个齐国。要让韩信相信齐王的忠心?

史记“汉之败却彭城,塞王欣、翟王翳亡汉降楚,齐、赵亦反汉与楚和。六月,魏王豹谒归视亲疾,至国,即绝河关反汉,与楚约和。汉王使郦生说豹,不下。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

上兵伐谋的故事,上兵伐谋的典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齐反复无常,且占据攻击楚都彭城的地利优势,鲁南丘陵可攻可守,而彭城无险可守!一个名号上的盟国肯定没有一个实控的领地有军事价值。

当然这里有韩信的私心作祟,但从军事家的角度,击之无不可。且齐是东方大国,偷袭几座城池可以,灭国还是依靠淮阴侯国士无双的军事能力,才能创尽灭楚二十万援军,尽夺齐地七十二城的战功!

淮阴侯一役成王而绝书生只言片语封侯拜相美梦,也害死了郦生,被骂也不亏。

上兵伐谋的故事,上兵伐谋的典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郦食其当年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齐王田广解除兵防,得到刘邦的赞赏和青睐,攻必克克必取的韩信自然羡慕嫉妒恨,于是趁机攻破了齐都,齐王田广认为郦食其和韩信合谋算计自己,认为这是郦食其的诡计,于是将毫不知情的郦食其煮了!

郦食其是刘邦很重要的说客,他曾不止一次帮刘邦说服敌方转换立场,或缴械投降或投诚效力,可以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很厉害了,可是去山东去说服韩信却遭遇了他人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滑铁卢”,被韩信给烹杀了!就是用热水给煮死的,很是残忍!

韩信与郦食其同为刘邦效力,韩信为何烹杀了郦食其,原因如下:

上兵伐谋的故事,上兵伐谋的典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正因为郦食其不止一次成功帮助刘邦说反敌方归降,可以说牛皮哄哄,但他有个毛病,就是十分好酒,酒后又话多,人称高阳酒徒,用现代话说,就是好喝酒,酒后能吹。当时刘邦兵败被项羽所困,派郦食其说服韩信去发兵救驾,韩信本来靠武力说话的,而郦食其用嘴的,政治和军事主张截然不同,所以两人本来骨子里就不对付,其实可以说,韩信一直就很反感郦食其,但韩信拥兵自重,要求刘邦封他为“***齐王”,借机杀了郦食其,这也是郦食其躺了刘邦与韩信之间的浑水所致,所以郦食其死的也够冤的,也窝囊!后来为了调韩信的救兵,刘邦封了韩信齐王,但韩信有韩信的考虑,还是没发兵,这也是刘邦默许擒杀韩信的一个主要原因!

谁能保证,郦食其不是死间?

后世很多人分析问题,认为郦食其劝降成功,韩信为了争功,就攻打齐国,最后齐王杀了郦食其,郦食其就间接成了死间?

为什么不可能郦食其本身就是作为死间去的,只是他不知道?

郦食其劝降齐国,成功了,对刘邦利益有多大?显然是微乎其微的,因为齐国还是独立的王国,只是先支持项羽,后支持刘邦而已,

谁敢保证,齐国投降刘邦了,不会复叛?不会重新投降项羽?

所以,能灭了他们的国家才是上策,换成亲刘邦的人管辖,

于是就有了死间之计,让郦食其去劝降,当齐国松懈之后,韩信再发兵攻打,胜算更大。

韩信看懂了刘邦的用意,自然就派兵灭齐了,即使没看懂刘邦的用意,这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了。

无论是不是刘邦的用意,郦食其的死都是非常值得的,

不要认为我在讲故事,看看后世的李世民和李靖的故事,你就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