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官集团,袁绍和曹操各有千秋,各有特色。
首先,来看袁绍手下的谋士。袁绍靠着强大的家族力量而发迹,袁绍也颇有领导风范,他重视人才,广纳贤才,培养名士,成就了雄霸中原的一方霸主。
袁绍手下人才济济,归纳起来有八大谋士,他们分别是:田丰、沮授、许攸、逢纪、郭图、审配、荀谌、辛毗。
然而,袁绍生性多疑,优柔寡断,爱谋士却又不能重用,纳谋士却又不能完全相信他们,特别他只能听好的话,不能谏言。结果他手下才智最高,可和周瑜等人相媲美的田丰因为过于忠心,结果“刚而犯上”,触怒袁绍而被处死。
无独有偶,袁绍手下另一位超级谋士沮授的谏言,他曾劝袁绍:颜良性急不可单独任用,袁绍不听,颜良兵败,白马被迫;迎天子,迁都邺城,以令诸侯,袁绍不听,结果曹操后来入住洛阳,开创建安时代,他又后悔;;官渡之战,沮授分析利弊,主张开展持久战,袁绍不听,导致官渡战败。
田丰和沮授两大谋士属于三国顶级谋士,他们的悲惨命运也注定袁绍后来会成为失败者。其他名谋许攸及时弃暗投明,投靠了曹操,而逢纪、郭图、审配、荀谌、辛毗等人因为才华沒有得到充分发挥,但其实力都是一流,只是没遇到明主罢了。
其次,再来看曹操手下的名谋。曹操也是惜才爱才之人,手下文臣武将众多。其中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戏志才、刘晔、蒋济、司马懿等十人可称之十谋士。
其集团前期的第一谋士是才华横溢的郭嘉,曹操对其宠爱有加,可惜他英年早逝。之所,曹操最为宠幸的是荀彧。曹操甚至称荀彧为“吾之子房”,曹操在打天下时,两人配合得极为默契。后来曹操想篡位当魏公甚至取汉献帝当皇帝时,"愚忠汉室的荀彧却站出来极力反对,后曹操忍痛割爱,终究还是处死了荀彧。
除此之外,荀攸、贾诩、程昱、戏志才、刘晔、蒋济都是一流心里谋士。特别是司马懿是老谋深算的人,一直深藏不露,成为典范。后竟成断送曹魏江山的人。
三国时期发生了很多关于战役,而有很多在历史上有特别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如:以800破敌十万的合肥之战,以5万兵力大败曹军20万的赤壁之战,以2万兵力战胜袁绍十几万大军的官渡之战。而我们今天就来解析一下,在官渡之战中袁绍为什么会败给兵力远不足自己的曹操。
***加载中...
谢谢邀请。
袁绍的智囊团不比曹操的差,甚至还强于曹操的智囊团。但是有两点注定袁绍必败。一,袁绍的性格。袁绍名望虽然当时比曹操高,但是袁绍寡恩无义。不爱才,不记旧恩不念旧情,优柔寡断,不会平衡各方势力,对百姓横征暴敛。二,是袁绍的智囊团各个争权夺利互不相让,形成互相拆台,互相掣肘的最坏局面。造成了巨大的内耗。再厉害的智囊团遇上不行的领导,再厉害也是枉然。
首先,选择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就不要在引据史实走向,用事后诸葛亮的态度来评说。就单看这***设,我觉得是可以的。
韩信帮助项羽,那肯定是韩信一直就在项羽阵营中。也就是说,没有了暗渡陈仓,背水一战,十面埋伏。当然,刘邦没有了韩信,但是他文有萧何、张良、陈平,武有曹参、周勃、郦商,定然不会屈居汉中一隅。
兵出汉中,还定三秦,本来也非韩信一人之计。曹参完全可以胜任大将军一职。而且章邯当时所领之军,毫无战力可言,汉军换谁领军,皆可获胜。但,也只仅到此而己。因为,魏豹、司马欣、董翳都不是泛泛之辈,干不过韩信,还能抵不住曹参?
项羽火烧咸阳、分封天下、定都彭城,这些韩信或许没有一点发言权。但,韩信初时虽为执戟郎中,之后怎么混,也得是个领军之将了吧。哪个警卫员干三年,外放不是连、营长。韩信是有真本事的人,是金子,就会发光。所以,对汉作战中,韩信一定会战功渐隆,名动三军。
其实项羽、韩信是一类人,都是超极自信的人,不将任何人放在眼里。有人说,这样的人绝不可能相处融洽。但,我却觉得这样的人成为了知己,肯定比权财的捆绑,诱惑,更加的紧靠。再说韩信本就是一能力大,野心小的人。项羽完全可以给到他想要的。
所以说,韩信不管为大将军,还是小将军,只要不是刘邦的人,不是楚汉之争时的第三大势力,项羽必胜。
不管何人,来这世间都各自背负着不同的使命!各按使命赋予的角色行事!自古英雄之间为了那一方蠢物石头(玉玺)你争我夺,争斗不止!胜也好,败也罢,都是各按天命!项羽落得乌江自刎的结局,谁又能说他不是完成了使命,功成身退了呢!(只是结局显得悲壮了些罢了)所以呢,已逝去的历史,不是谁能想当然可以凭空想象的,请秉着一颗尊重历史、尊重已逝的灵魂的心态来看待历史吧!
历史自然不能重来。
这样的***设,本来就是一种曲解。
因为***从种下,到结果,需要土壤、水份、阳光、湿度、热量等等诸多因素,才能够最终成就,并不是某一个因素就可以决定。
不太可能,首先你要认清楚项羽这个人,他本人就不是什么能一统天下的君王,韩信这个人比较冷静,而且非常睿智,否则也不会另寻他路,找到刘邦,韩信在项羽身边看得明明白白,这样的人是不能成功了,之所以投奔刘邦也是有这样的原因。
退一步来说,就算韩信一直在项羽身边帮助他,统一天下的几率也不大,在历史中有提及,韩信多次献上计谋给项羽,但项羽并不赏识,这就证明项羽没眼光,就算是韩信待在项羽身边,项羽不听劝、不听计策,有用吗?没用的,所以不存在项羽统一天下。
项羽心高气傲,因为年轻气盛,头脑过于简单,听信陈平使的离间计,将唯一的智囊军事奇才范增撵走。纵使再多的军事家投奔项羽,也无济于事,开始韩信就投奔他的麾下。屡次给项羽献计攻打刘邦。项羽认为韩信只不过是一个执戟郎(就是站岗的哨兵)认为韩信职务卑微,没有献计谋的资格。这就导致了他眼拙不能慧眼识珠的能耐,纵观古今,下面将士再会能打,没有上面的指挥得当的军事指挥战役,也是枉然。话说到这里。让我想起:20年前我们读过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本《为人民服务》一篇文章。就是咱们伟大的***他老人家写的。其中有几句话是这样说的,“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只要我们有缺点,不管他是谁。都可以向我们批评指出。只要他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按照他的方法***纳。 ”大家看看***他老人家身居国家总指挥,为人处事多么低调和蔼可亲!不会一意孤行,还征求大家的方政意见。***他老人家的丰功伟绩。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纵观古今,能有多少军事家像敬爱的***他老人家这么宽广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