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开篇交待《石头记》(红楼梦)的来由:一僧一道携无缘补天之石(通灵宝玉)下凡历练,逢姑苏甄士隐。甄士隐结交并接济了寄居于隔壁葫芦庙内的胡州人氏贾化(号雨村)。某日,贾雨村造访甄士隐,无意中遇见甄家丫鬟娇杏,以为娇杏对其有意。
中秋时节,甄士隐于家中宴请贾雨村,得知贾雨村的抱负后,赠银送衣以作贾雨村上京赴考之盘缠,第二天,贾雨村不辞而别便上路赴考。
第二年元霄佳节当晚,甄家仆人霍启在看社火花灯时,不慎丢失了甄士隐唯一的女儿英莲。三月十五日,葫芦庙失火祸及甄家,落魄的甄士隐带家人寄居于如州岳丈封肃家中,颇受冷遇,后被一僧一道点化出家。
本章回的人物介绍
1、甄士隐,古典***《红楼梦》中的人物,姓甄,名费,谐音“废”,字士隐。“甄士隐”取意为“真事隐”。书中有“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一句。正如贾雨村是“***语村言”一样。
甄士隐是和贾雨村两相对照而写的,作者在开卷第一段里就明确表示他撰拟这两个名字的寓意。写甄士隐是为了写一个经历了骨肉分离、家遭火灾、下半世坎坷而终于醒悟出世的人物形象。他可能是作者自身的影子,同时也是提系着全书主题的一个线索。
2、贾雨村是在《红楼梦》中登场的虚拟人物,他是一个提纲挈领式的人物,以“***语村言”提醒读者,统率全文。 贾雨村,名化,字时飞,别号雨村,故为“***语村言”。原系湖州人氏,生于仕宦人家。但到他时,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下他一人。
他想进京求取功名,无奈囊内空空,只得暂寄姑苏城里葫芦庙中安身,每日卖文作字为生。后因甄士隐相助,他才有钱上路,考中进士,升为知府。不久因贪酷徇私被革职,受聘至林如海家任林黛玉启蒙教师,借与林如海的关系攀附上了贾政。
在贾政的帮助下,他又官复原职,但为官不正,乱判了一起“葫芦案”(为“糊涂案”),后来这一案件被世人所知,因为“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谢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
妱果说《红楼梦》是作者曹雪芹带着自传性质的***,他写书的时候是在他人到中年后,这时候他所有的人生结局早已确定,他再回头来写他的家族从他年少的时候开始的事,就有点类似于我们在学写作文的时候用了倒叙的手法。
倒叙,意味着先将故事的结果说出来,然后再从头娓娓道来。
然而,作者显然又不想将结局写得那么太明了,一则毕竟这是一部***,书中的人物,我们不能说他全都存在过,也不能说他们都没有;二则,作者在写这个的时候还要避开一些嫌疑,不能将有些话讲得太明了。
所以,作者在这里用了一种非常巧妙的方法,借用游太虚幻境这一回,借用仙姑的口吻,再借用薄命司的册子,来含含糊糊地告诉读者人物的命运脉络走向。
宝玉在太虚幻境里看到了普天之下所有女子过去未来的册簿,他只拣了家乡的来看,预示着这些册簿跟他是有关联的。“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早就有那么多的红学专家解读过,虽然对人物的命运细节走向各自的观点有些差异,但是,对于总体的脉络走向大家看法是比较一致的,就是这些女儿们都是薄命,最后的人生结局都令人唏嘘。
在预测人物命运走向的同时,作者也给出了家族命运走向,或者说从更大的范围来说是书中所有的人物最终的结局,他用了一曲【飞鸟各投林】告诉了大家,到最终,将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因为有了这一回的存在,虽然《红楼梦》整本书不人,大家还是可以去猜测人物最终的命运,至少不会偏离太远。如果没有这一回的存在,那么这部没有结尾的书,不知道命运如何,还会不会有如此多的人对它这么好奇。或者因为没有而更好奇,可以编写出更多的结局可能?不知道。
如果说一千个人的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我想,一千个读者心目中也有一千本属于自己的理解的《红楼梦》。甚至,我们可以将自己的人生遭际与书中的人物走向结合在一起去判断去推测。而人生阅历的不同,读出这本书的感受也不一样吧!
我是苏小妮,跟你一起读红楼,聊一聊读红楼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