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虫语冰,不可同日而语,夏虫语冰不可同日而语,而你不足与夏虫比拟

tamoadmin 成语文化 2024-09-13 2 0

都说宋襄公愚蠢,那么应该如何客观评价他呢?

谢谢邀请。

我认为,要对宋襄公作出合乎逻辑的判断必须弄清楚三个事实

首先,春秋时期的国家概念最初是不清晰。

夏虫语冰,不可同日而语,夏虫语冰不可同日而语,而你不足与夏虫比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春秋时期诸侯分立,诸侯国都是从周分封出去的,周与方国之间有血缘关系,方国之间也有姻亲关系。在这个背景下,春秋时期发生的事情如果用今人的价值判断无法解释。如苏秦背六国相印,今人看来非常搞笑。

其次,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不以消灭对方为目的。虽是血腥杀伐,却非常多的繁文缛节。如不搞突然袭击,打仗先派出使节,约好时间地点;不鼓不成列,半渡不击,不重伤,不擒二毛……这种观念和做法一直延续至战国时期。

以吴国和越国为例。吴越是一对实力强大的老冤家。越王勾践杀死吴王阖闾,阖闾之子夫差为报父仇起兵,虏勾践为奴。史书载因勾践装疯卖傻制***象,加上西施阴功给力,夫差心生恻隐,放了勾践。后人讥评夫差心智乱散,放虎归山,长使后世诸葛们扼腕。而此史实恰好表达了只要给对方足够教训、达到维持国与国之间力量均衡的目的、而非置对方于死地的初衷。即使有伍子胥这个大阴谋家的挑拨,夫差也没对勾践下狠手;勾践被放回后,越国大旱岁饥,夫差还借粮给越。这种事情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也是难以理解的。

夏虫语冰,不可同日而语,夏虫语冰不可同日而语,而你不足与夏虫比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灭国企图起于商鞅。商鞅的改革措施之一是奖励战功,本意是为了改变秦民“勇于私斗,怯于公战”的状态,客观上改变了战争的游戏规则。而六国还沉浸在温情脉脉的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氛围中。从战国末期,已完全没有了春秋时候的暧昧,双方都往死里掐。长平之战,秦军坑杀赵卒四十万,被后人认为是战国形势的转折点。六国才回过神来,但已经晚了。

第三,写史的人对宋国有偏见。

春秋时的宋国是一个暴发户,别国看不惯,宋与周的关系也十分微妙,貌似数百年里宋都未能被周视为自己人。在史书中,不但宋襄公的形象可笑,很多愚蠢笑话如守株待兔啊之类都与宋人有关。这里就不赘述了。

夏虫语冰,不可同日而语,夏虫语冰不可同日而语,而你不足与夏虫比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然愚蠢,宋国国力不足以称霸,而宋襄公以仁义和爵位为称霸条件,正所谓好虚名,而无远见,岂不是愚蠢到了极点。

论称霸条件,齐,宋,楚三国中,齐国内乱刚平,正是“丧失霸主”的时侯,可齐国根基甚厚,只要条件成熟,完全有“复霸”的实力。楚国则国力强盛,完全有武力称霸的实力。宋国则处在齐楚之间,称霸是最愚蠢的!

宋襄公因为受“齐桓公一托孤之重”是联盟当中的常务副盟主,他助齐国平乱,一时声威无双!以挟恩自重的方式,压迫齐国支持其称霸,齐国苦于内乱刚平,不得不放弃“霸主”地位,这那里有“仁义”二字,完全就是“买卖交易”,并且是在趁人之危的时侯,齐宋从此失和!

宋襄公以齐国支持其称霸为名,会盟诸侯,然齐国却不到场,楚国更是打擂台,在楚地会盟诸侯。楚国以自身强大的军事实力为要挟,胁迫靠近楚国的诸侯支持其称霸。宋襄公搞了个虎头蛇尾,为了维持“会盟天下”的和平大局,宋襄公不得不和楚国联合会盟诸侯。

宋楚会盟,主持公推盟主,宋襄公主张“爵位”和“功劳”定盟主,其自以为“天子所封公爵”对“楚国的子爵”必胜,自已以匡扶“齐桓公所定国际次序”的接班人对“南蛮外夷”必胜。楚国直接来了个能动手,就不吵吵,武力胁挟众诸侯,歃血为盟,推举自已为“霸主”!宋襄公完全成了跳梁小丑,众诸侯对其更为不满(沒有宋襄公的信誉,楚国无法号召中原的诸侯,更不可能被楚国挟胁和侮辱)。

宋襄公到这时还没清醒,沒有实力,别说称霸,连自保都难。宋襄公为了面子,单挑楚国,大臣进言“半渡而击”,非仁义不为,“军阵混乱而击”,非仁义不为,结果被楚国打的丧师失地,国力几尽***。

宋襄公彻底玩废了宋国的崛起良机,齐国称霸,要宋臣服,楚国称霸,也要宋国臣服,万年老三被老大,老二,轮者爆打,何其悲伤啊!

宋襄公最应该做的不是称霸,而是发展自已的国家,国家强大了,自保也好,称霸也罢,只是水到渠成而已。宋国要发展最好的选择是支持“齐国维霸”,然后以联盟之力维稳和楚国的对峙,全力发展自已!

宋襄公的愚蠢就是表现出了“万年老三”有当老大的想法,并且还进行了尝试,结果当然是悲局。他唯一的贡献就是:礼遇了日后的“晋文公”,晋国当盟主后,优待了宋国,宋国的“万年老三”才得以结束。然事实是:宋国早就不是老三了,只是普通点的中等诸侯国,错失良机,还未崛起,就日落西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