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发左衽的意思,披发左衽的意思是什么

tamoadmin 成语推荐 2024-10-01 7 0

管仲披发左衽的意思是什么?

“微管仲,披发左衽”的意思是: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要披头散发,穿着左衽的衣服了。其中,“微”是“没有”的意思,“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名相,“披发左衽”是古代少数民族的装束,这里指代被夷狄统治。

孔子曾说过:“微管仲,吾被发左衽”,这的“左衽”是指什么?

语出《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三国时刘备据荆州,任用当地知识分子出任官职,其中廖立受到提拔。蜀汉章武二年,夷陵之战惨败,章武三年昭烈帝病逝。廖立恃才傲物,因诽谤先帝、贬议朝臣被诸葛亮弹劾,流放至边疆地区。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病逝,廖立闻后垂泪曰吾终为左衽矣。盖因丞相若在,尚有可能起复;孔明一死,无人用他,只有老死边疆了。

披发左衽的意思,披发左衽的意思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被发左衽也好,束发右衽也罢,俱为其表。只要坚守自己的文化认同和核心价值,左衽又如何?

孔子说这番话,是针对管仲提出“尊王攘夷”政策,并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而来的。


当时周室衰弱,诸夷狼顾。齐桓公在鲍叔牙的帮助下,登上齐国王位。又在鲍叔牙的极力举荐下,不计前嫌,拜管仲为齐相,并且***纳了管仲的治国思想,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而拥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军事实力。

披发左衽的意思,披发左衽的意思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随着齐国的实力增强,齐桓公问鼎中原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他非常渴望能号令天下、臣服诸侯。

于是,管仲提议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确立齐国在中原地区的霸主地位。他向齐桓公解释道:“所谓尊王,就是尊重周王室,承认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的地位;攘夷,则是联合中原各诸侯的力量,共同抵御北方游牧部落的进攻。这样,一国有难,众人支援,一国不服,合力共伐。”


当时周僖王刚刚即位,但王权衰落,几乎没什么人前来朝贺。齐桓公听从管仲建议,派人前去祝贺,同时请求利用周天子的名义来号令各诸侯国订立盟约。周僖王看到强大的齐国来给自己朝贺,觉得齐桓公给足了自己面子,便答应利用自己作为天子的名义召令诸侯合盟。

披发左衽的意思,披发左衽的意思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公元前681年,齐桓公以天子之名发出会盟通告,邀各诸侯国的国君于三月初一,到齐国北杏(今山东东阿)会盟。但到会盟之日,只有宋、陈、蔡、邾等小国如期而至,鲁、卫、郑等国还处于观望状态。

齐桓公因握有周天子令,来参会的诸侯国君都推齐桓公为盟主,盟约有三:一尊重周天子并辅佐周王室;二要联合起来共同抵抗北方游牧部落的入侵;三诸侯国之间要济困扶弱。

春秋初期虽然也有会盟,但都是周由天子主持。以诸侯国君的身份主持盟会并担当盟主,齐桓公是第一个。

第一次会盟后,齐桓公为了树立霸***威,先后消灭了失约的几个小国,并打败了实力较强的鲁国和郑国,并于公元前679年再次召开盟会,各诸侯国这次均积极相应,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众人认可。

当时楚国的实力也很强大,且一直对周王室心存不满,迄今湖北方言中还有“不服周”一说,就是打楚国而来的。所以,楚国并没有参加此次会盟。

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都是右衽。

黄帝制衣,交领右衽。中国汉族的汉服领子都是右衽的,左边那片包住右边那片。也就是说领子的样子看起来应该是字母y形状的。这个是中国汉族人服装的特性。按照中国古代习惯只有死者和部分少数民族才穿左衽的。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翻译成白话就是,如果没有管仲,我就被异族统治,象他们一样披散着头发,穿大襟开在左边的衣服了。《礼记·丧大记》:小敛大敛,祭服不倒,皆左衽,结绞不纽。

《十三经注疏.尚书.毕命》:四夷左衽,罔不咸赖,予小子永膺多福。

东汉郑玄注云:言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被发左衽之人,无不皆恃赖三君之德,我小子亦长受其多福。

《汉书》:《春秋》内诸夏而外夷狄,夷狄之人贪而好利,被发左衽,人而兽心。

“左衽”一词始见于《尚书·周书·毕命》,文作“四夷左衽”,故“左衽”被视为华夏族与“四夷”文化分野的标志物。

《论语·宪问》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孔子说的“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一句,是指管仲辅佐齐桓公,北逐戎狄,使中原免于戎狄的奴役。从此以后,“左衽”就成为少数民族的代名词,不论他们是否穿“左衽”衣,概以“左衽”称之。

何为“左衽”?宋人邢昺疏《论语.宪问》云:“衽谓衣衿,衣衿向左,谓之左衽。”

左衽式服装是从“左袒式”服装演变而来,右衽式服装是从“右袒式”服装演变而来。《礼记.王制》说,最初的衣服就是动物皮,一般是斜披在身上,或从左肩斜披下来,在右腋打一个结;或从右肩斜披下来,在左腋打一个结。

“右袒式”多为以农耕为主的民族,“左袒式”多为以游牧为主的民族。《史记.赵世家》云:“夫服者,所以便用也”。人们大多习惯用右手,右手露在外方便,游牧民族为什么要“左袒”?根源应该在鞍马射猎上。如果“右袒”,衣服从左肩斜披下来,在右腋打结的话,上马射猎时,马鞍之类很容易挂住衣服。辽代曾对此做出过特殊规定,“田猎服”的式样必须是“左衽”,即是为方便右手解左侧袢扣及上马的“实用”而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