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屋建瓦gaowujianwa
瓴[ líng ]
1. 古代一种盛水的瓶子。
2. 房屋上仰盖的瓦形成的瓦沟。
〈名〉
1. (形声。从瓦,令声。从“瓦”,表示与陶器有关。本义:一种盛水的瓶子)
2. 同本义
今夫救火者,汲水而趋之,或以瓮瓴,或以盆盂。——《淮南子》
3. 砖瓦砌的通水沟 。
如:瓴甓(砖块);瓴啇瓦(砖,陶制容器,似瓶)
高屋建瓴(拼音:gāowū-jiànlíng)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最早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该成语指的是在很高的屋顶上把水瓶里的水倒下来,比喻居高临下,势不可当。在现代汉语中指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彻。该成语结构为偏正式;在句中作谓语、定语。
应该是高屋建瓴,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gāo wū jiàn líng,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意思是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