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无人道的英法联军,惨无人道的英法联军有哪些

tamoadmin 日常成语 2024-10-09 6 0

二战时法国有300多万强悍的精锐正规军,仅仅30多天法国沦陷,这是什么原因?

原因无他,唯“军事思想僵化、战役战术思想落后”而已,当然一场战争胜负的原因是复杂的,牵扯到各种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以及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要素。但是,法国二战的迅速溃败,在其与兵力规模与军队战备与当时德国不相上下,甚至略占上风的情况下,更显出军事思想的重要性。很多人,一谈起当年的战争就把“锅”甩在马奇诺防线上,甚至很多军事专家谈起固定防线作战也嗤之以鼻,但是我们应该更理性的看待这个问题。美国五星上将布莱德雷曾作出如下评价:“固定防线可以挡住我们的攻击并分散我们的兵力,于是敌人也就可以有时间来组成其预备队并发动反击。***取这样的方式作为机动预备队的屏障时,一道要塞化的固定防线价值可相当于许多个师。不过,若无机动预备队则固定防线也就会变得毫无用处。仅由于此种机动预备队的缺乏,所以马其诺防线才对法国陆军变成了一座陷阱”。由此可以看出,马奇诺防线也是因为法军的僵化军事思想,才落得千古骂名。

既然马奇诺防线不能为法军的溃败背黑锅,那么法国军队为何放着被马奇诺防线解放的“机动兵力”不加以灵活运用,且将自己的机动兵力以最快的速度葬送了呢?这应该是德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施里芬***”给法军留下的阴影太过巨大,以至于法国的指挥官们都认为德军会再次翻版施里芬***;然而他们显然忘记了,历史的车轮是滚滚向前的,任何时候都需要向前看,而德国就恰恰出了一个“向前看的指挥官”曼施坦因,给出了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方案,这一下子就让法国人悲剧了。

上图为实际操作中的“一战德军施里芬***”,理想状态中的施里芬***,应该是实施规模空前的“右翼大包抄”横扫法国,然而实际战争中,德军右翼力量被削弱了,导致德军部队的大包抄变成了右翼向下平推,越战越疲惫,最后止步马恩河,挽救了一战法国。

惨无人道的英法联军,惨无人道的英法联军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基于一战的经验,法军指挥官认为,如果大战爆发,就必须以最快速度进军比利时,一来战线推进至比利时结合马其诺防线可以缩短战线,二来就是战场放在比利时,就可以避免法国北部惨遭蹂躏,反正被蹂躏的是比利时,法国又不损失什么。所以法国就制定了“法军右翼依托马其诺防线死守,左翼则迅速推进至比利时,且推进的越远越好。这样一来,如果德军继续***一战的施里芬***,德军右翼大规模从比利时推进包抄法国,将会形成一个“比利时粉碎机”,法军左翼和德军右翼大规模在比利时境内对撞,恐怕这场战争就会变成一个旷日持久的消耗战,说不定法国会获得那么一丝胜利的曙光。

可惜德国的曼施坦因并不是一个因循守旧的人,其提出的A集团军***要求,将德军优势兵力及决定性的装甲力量配属A集团军,快速突破英法联军的薄弱点(比利时南部和色当地区),然后将在比利时境内的英法联军同后方割裂阻断,一举包围联军主力;而英法联军也超乎想象的“配合”,庞大的联军部队一头扎进比利时,然后面对后方包围的德国军团,想再掉头已经相当困难,而此时法国境内也已经无法拼凑出像样的部队去解救被包围在比利时的联军。

其实在比利时与德国人硬碰硬的法国军团,其实技术装备和作战力并不算是太差,只不过由于战略失误,当巨大的兵团被包围在比利时后,军队掉头会造成巨大的混乱,而德军的突破包围也给法军造成了巨大的心里压力,难免惊慌失措。所以法国败的如此迅速,主要应归咎于战略失误,本来右手马其诺防线,左手机动军团,攻防结合,一手好牌,然则遇到德国人的战略,其左手的机动部队机动性越,就往比利时口袋里钻的越快,失败的结局也就来的越快。

惨无人道的英法联军,惨无人道的英法联军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战刚开始法国就迅速沦陷,主要原因有以上几点:

(一)领导层老迈无能

(二)指挥体系繁杂僵化

惨无人道的英法联军,惨无人道的英法联军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军事理念滞后,高层仍沉浸在一战的胜利中。

(四)战术呆板,机械防御,完全寄希望于“马奇诺防线”,而德军则“攻其所不守”,穿越阿登森林长驱直入所向披糜。

(五)军队编制仍以步兵为主体,未能发挥坦克的威力。

(六)一开战便丧失制空权,法军在德国航空兵和装甲兵夹击之下节节败退。

二战期间、法国在很多地方都略强于德国。

火炮数量 法国10700门 德国7378门

坦克数量 法国3250门 德国2439门

军队数量 法国600万 德国540万

特别是与英军联手后、法国可以说各方面都是碾压德军的。

然而1940年5月德国开始进攻法国以后、仅用了44天法国就举白旗投降了。德军以15.6万伤亡的代价、歼灭法军29万人。同时有190万人当了德军的俘虏。 简直令人咋舌!

法国战败的原因有很多、要综合起来看。

从国民反抗意志上:整个一战、极大了消磨了法国人的战斗意志。仅凡尔登战役、号称凡尔登绞肉机。德法两国总计投入100多个师、军队总计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

法国虽然打赢了一战、但是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一战法国丧失了十分之一的人口、7%的富庶地区遭到破坏。全体法国国民及高层都极度厌战畏战。

二战前期整个法国的反应就能看出来、德国进攻波兰以后、英法已经对德宣战、但法国一直奉行绥靖政策、对德“宣而不战”。希望自己能置身事外。

丘吉尔为什么说“没有哪一次战争是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更容易被制止的”?

这个话其实是怼英法绥靖政策和前任张伯伦的。不能不说,丘吉尔和希特勒都是历经一战而起的青壮年人士,见识过机械化战争的杀戮,他们的见识和浪漫,非张伯伦那样的理性派老牌政治人物可以预料和应对的。

因为希特勒的上台是件如今回想起来存在许多侥幸的事情,而二战的爆发更是当时国际局势微妙,强国相互推诿扯皮,对***国家搞绥靖政策的结果。

形象点来说,丘吉尔的意思就是说曾经有过很多次轻松捏死无名小卒希特勒的机会,可惜都错过了。

首先第一个低潮就是啤酒馆***后德国政局形势。按照当时的德国第81条刑法,任何企图以武力改变德国宪法或者任何一邦宪法者都应一概处以***,但希特勒仅仅被判决了5年,实际上仅仅不到9个月后就获释出狱了。更糟糕的是出狱后的境况。

纳粹党及其报纸被取缔,原本的头目发生了内讧和倒戈,希特勒本人则被禁止在公开场合演讲,同时面临着被德国驱逐出境的威胁,他此时还不是德国公民。与此同时,德国严重的通货膨胀开始好转,经济增长率达到了3.8%,赔款负担也因为道威斯***而减轻了,法国人开始撤出鲁尔,德国外长施特雷泽曼从德法关系入手与欧洲各国签订了具有和平精神的《洛迦诺公约》,一切似乎都在好转,即便到了1928年,其支持率也只有2.6%,可惜,谁也意料不到的1929经济大危机爆发了……

借着失业的恐慌,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理论因此有了最好的市场。而在此之前,德国给人的感觉甚至已经是崇尚自由,厌恶战争的了,人们很少提到纳粹党,而提到了也往往是当作茶余饭后的笑料。这场经济危机对纳粹党的命运可以说是转折点了,希特勒清晰地记得两年前的大选其是81万张选票,12个国会议席,1930年变成了将近641万张选票,107个国会议席,一下子从第九变成第二政党。

但还是有机会打击希特勒的。

第二个低潮就是兴登堡最初对希特勒的抵触,以及巴本和施莱彻尔***的强势。接前文,虽然纳粹党势力增强了,但希特勒对于权力的野心引起了总统和巴本的警惕和敌意。

当时希特勒非常担心巴本和施莱彻尔组织军事独裁,镇压纳粹党,因此希特勒问了劳希宁这样一个问题——“当时在国际联盟保护下的独立的自由城市但泽是否同德国有引渡协定”,后来劳希宁才明白,希特勒这是在给自己万一出事后找避难所。

而后来的希特勒的扩张军备和占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每一个举动都应该受到“正义”的国际联盟的制止的,可惜他们没有,就像在日军九一八事变上的敷衍推诿一样,最终酿成了无穷后患,而丘吉尔尤其指的就是慕尼黑协定。

可惜的是,盟国后来才知道,纳粹德国当时的实力并没有他们预想的那么强大,但希特勒却仅仅通过这种形式的威胁和恐吓,就在短短6个月内不费吹灰之力地获得了奥地利和苏台德,增加了1000万人口和大片具有战略意义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