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说过很重要的话,被朱元璋要求从经书上删除,意思是,世上百姓民生第一,国家第二,皇上第三,言外之意为了前面两个,可以和平民主的换皇上,就是天意,岳飞肯定是没学孟子的文章
岳武穆打下洛阳以后,经过朱仙镇大捷,开封近在咫尺,金人已经做好准备逃走,赵构招岳飞回临安,就不该回去,应该秉承太祖遗愿,在洛阳建都,请赵构来,不来,就另立太祖后裔为帝,这才是民意天意,这样,大概率收复北宋故地,有了大量北方土地粮食产地和健壮的兵员,甚至武将地位都能抬高一点,以后都有可能抗衡蒙古人,蒙古灭宋的时候,也裹挟了大量北方***的,此消彼长的意思
感谢悟空问答官方邀请!首先纠正一下,岳家军的十二军包括背嵬军,全军约十万有余。
岳家军十二支分别是背嵬军、前军、右军、中军、左军、后军、游奕军、踏白军、选锋军、胜捷军、破敌军、水军。十二军中,背嵬军属于岳飞亲军,是精锐中的精锐,“背嵬之名,始于西番”,岳飞此举是效仿韩世忠。游奕是游绰之意,踏白是武装侦察之意,选锋是指选拔精锐之士,但用作军名,已失去原意,只是成为吉利或威武的军号而已。岳家军原来没有水军,岳飞平定杨么水军后,缴获一千多艘战船,岳飞遂于汉阳军城的荒地建造水军营寨,岳家军始有水军。
岳家军的十二军由二十二名统制、五名统领和二百五十二名将官分别率领,在二百五十二名将官中,有正将、副将和准将各八十四名。王贵任中军统制,提举一行事务,张宪任前军统制,同提举一行事务。两人可以代替岳飞主持全军事务,指挥其他统制作战之权,但由于王贵主持中军,因此地位在张宪之上。另外需要交待的是,岳家军只是民间的一种叫法,当时除了岳家军,还有韩世忠的韩家军、张俊的张家军等。岳家军的正式***是行营后护军,还有韩世忠的行营前护军,张俊的行营中护军,刘光世的行营左护军和吴玠的行营右护军。按照古时方位来讲,岳飞地位处于其他四将之后。主要原因是岳飞资历较浅,且与宋高宗认识较晚,交情不深。
岳飞在平定杨么之前,军力约三万多人。平定杨么后,得“丁壮”五,六万人,大部被岳飞编入岳家军。这样一来,岳家军就由三万多人陡增至十万人以上,在往后的岁月里,也大体一直维持这样的军力。在南宋五支大军中,岳家军兵力最多,素质最好,战力最强,纪律最严。这也是为何岳家军能万古流芳的原因。
在南宋初期的历史上,曾经与北方的金国爆发了长期的战争。当时,北方的金国拥有完颜宗弼等名将,但南宋方面也不是软柿子,拥有岳飞、刘琦、韩世忠等大将。其中,岳飞的军队是主力。当年,岳家军堪称兵强马壮。岳家军总计下辖12个军,背嵬军是整个岳家军的精锐,一直有汉之虎贲、唐之玄甲、宋之背嵬的说法。那么,背嵬军到底拥有多少兵力呢?
听到岳飞这个名字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精忠报国和岳家军,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一生率领岳家军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的战斗,战功显赫。岳飞的军队下辖12个主力军,那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背嵬军。
岳家军是南宋时抗金的主力军,鼎盛时期大约有十万人,可分为:前军、后军、左军、右军、中军、游奕军、踏白军、选锋军、胜捷军、破敌军、水军和背嵬军等12军。这12支队伍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的亲随军“背嵬军”,这是一支由岳飞的长子岳云所带领的精锐的骑兵队伍,战斗力十分强悍,毫不夸张的说背嵬军是岳家军的灵魂所在。
岳飞组建军对抵抗金兵之初,苦挠于南方不生产骏马所以没有办法组建可以与金兵相抗衡的骑兵部队。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岳飞并没有气馁放弃,他给自己创造有利条件,他在牛皋和杨再兴的两次针对伪齐军的奇袭中,成功缴获了对方一万五千余匹战马,并且依托这些缴获的战马,组建了一个“背嵬军”,作为岳家军的先锋部队。
根据编制“背嵬军”有8000人,但实际人数只有5600人。郾城一战,岳飞的背嵬军先以步兵大破金军精锐"拐子马",再以极少的精锐骑兵猛冲敌阵,终于大败兀术的精骑一万五千及步军十万。在朱仙镇更是以500背嵬精兵大破十余万金军,以少胜多大获全胜,名垂史册。背嵬军由于卓著战功,位列中国古代五大精锐部队之一。金人曾发出这样的感慨"撼山易,撼岳家军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