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老子《道德经》,出言有尺,嬉戏有度,做事有余,说话有德,讲得真好!
这段是教人,做人做事的道理,不论做什么事情“度”很重要,思量了“度”,才会做的好,说得对!度很重要,有时候可能意思是对的,但说出来的话,没有把握好这个度,就会成为出口伤人的话语。这些出口伤人的话语,降低了自己的人品,也贬低了自己的立场,很不可取。嬉戏打闹,点到为止,如果不注意度,误伤了自己或对方,都会让彼此的感情变质,时间长了,就会让彼此的距离越来越大。
出自森纳特语录:出言有尺,嬉闹有度,做事有余,说话有德。中国人说话做事一直很讲究一个“度”,也就是常说的“过犹不及的分寸感”。将分寸把握得恰如其分,便能像水那样,能圆能方。
前两个是对的。毫、厘意为: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稍微有一点差错,就会造成很大的错误。意思是开始时虽然会有很微小的差别,结果却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1、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汉语拼音为:shī zhī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出处是:《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意为:君子行事需要谨慎,开始时有一点小错误,最后也有可能酿成大错。 《礼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 2、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汉语拼音为:chā zhī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出处是:先秦孔子的《论语·先进》:“过犹不及” 意为: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宋代朱熹对此集注:“夫过不及,均也。差之毫厘,缪以千里。”意为:事情做的过头就会造成小的分差,最终成为大错。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典故: 西汉时期,赵充国奉汉宣帝之命去平定西北地区叛乱,见叛军军心不齐,就***取招抚的办法,使得大部分叛军投诚。可汉宣帝命他出兵,结果出师不利。后来他按皇命收集军粮,造成叛乱,他感慨地说:真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拼音】:chā zhī háo lí,shī zhī qiān lǐ 【释义】: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出处】:《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魏书·乐志》:“但气有盈虚,黍有巨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例句】:~,一着不到,满盘从起。 ★《玉娇梨》第十二回
出处:十句话说尽中国史 原文: 矫枉总是过正,其实过犹不及: 秦尚法,汉即尚儒;唐重武轻文,宋即重文轻武;唐宋尚诗词,明清即尚八股。
矫:纠正;枉:弯曲;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把弯曲的东西扭过了头,从而弯向另一面——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