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从此手里不放下书本。
原文:
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译文:
司马光长到七岁时,严肃庄重的样子如同大人,听讲《左氏春秋》,十分喜爱,回去之后让家人讲给他听,马上了解它的大意。从此手里不放下书本,甚至不知道饥饿口渴,寒冷炎热。
“手不释书”是指一个人对于阅读所着迷,沉迷在书中无法自拔。这个成语出自于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曹雪芹在其中用“手不释卷”来形容贾宝玉对于读书的痴迷。这个成语已经成为了汉语中一个非常常用的词语,用于形容一个人对于某个事物的热爱和执着。通过这个成语的形象描述,我们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到阅读对于一个人来说的重要性。
阅读不仅能够开阔一个人的视野,增长知识,还能够培养人的情感、思维和判断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
此外,阅读也是一个人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步,一个人愈是不断阅读,他的内心就愈是丰富,愈是有魅力。因此,我们不仅要鼓励自己多读书,还要引导他人加入到阅读的行列中来。
1 手不释书是形容一个人非常喜欢读书,沉迷于阅读而忘记时间,不肯放下书本的状态。
2 出处可以追溯到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手不释卷”,后来演变成了“手不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