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存政举,人亡政息是谁提出的,人存政举,人亡政息是谁提出的名言

tamoadmin 日常成语 2024-04-21 20 0

孔子提出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名言体现了古代颌导思想中的?

《礼记.中庸》道:“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这是孔子提出的,体现了人本思想,也就是为君之道-领导问题;用人之道-干部问题;爱民之道-群众问题,也就是“人”的问题。原指好的政令有贤人在就能施行,没有贤人在就不能施行。这与现在的重视人才是一致的。不过现代多用来强调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体现了古代领导思想中的人本思想。

人存政举,人亡政息是谁提出的,人存政举,人亡政息是谁提出的名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人存政举,人亡政息意思是说一个人在任的时候就干这个事情 当他离开了就没有人继续做这个事情了。

“人存政举,人亡政息”能够体现古人对政局变化而政策多变的感慨,希望能够摆脱这一周期律,能够贯彻好改革的思想,国家永远兴旺。

“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体现了古代领导思想中的人本思想,它包含了三层的意思:为君之道――领导问题;用人之道――干部问题;爱民之道――群众问题。

人存政举,人亡政息是谁提出的,人存政举,人亡政息是谁提出的名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

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

1、本质不同 法治思维本质是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它要求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 人治思维是将公共事务管理的良善与否寄托于个别贤人,遇贤则良,遇不贤则废,结果是“人存政举,人亡政息”,摆脱不了历史“周期律”的控制,不可能有持续的良善之治。

人存政举,人亡政息是谁提出的,人存政举,人亡政息是谁提出的名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方式不同 法治思维就是将法治的诸种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的逻辑化的理性思考方式。 人治思维则漠视规则的普遍适用性,按照统治者个人的意志或者感情进行治理,治人者以言代法、言出法随、朝令夕改,具有极大的任意性和非理性。

3、依据不同 法治思维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处理法律问题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人治思维的本质是人高于法或权大于法,它主张凭借个人尤其是掌权者、领导人的个人魅力、德性和才智来治国平天下。

4、要求不同 法治思维无论是决策、执行,还是解决矛盾、推动发展、深化改革,都要不断审视行政行为的目的、权限、内容、手段、程序是否合法,自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人治思维则是个人说了算的专断思维,虽然有时也强调集思广益进行治理或作出决定,但主要表现为少数个人的集权专断,没有一个具体明确的要求加以限制。

行政的核心?

人事行政是行政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行政管理的最重要的基本环节之一。

古人云:“为政之道、首在得人”,“政无大小、以得人为本”,“人存政举、人亡政息”。行政管理包括的内容很多,但无论哪一方面的管理活动,都需要人去完成,能否科学地选人、用人,能否在人事行政过程中真正做到知人善任、扬长避短、适才适用,是各项行政管理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