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离之悲是《诗经》中的一篇,全篇共有十四句,描写了一位黍离离开家乡的悲伤之情。原文如下: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谋之道,靡所止息。
终食我籍,长夜之饮。
因之纷纷,不吐其言。
心之忧矣,如匪晨昏。
黍离之悲既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也指国破家亡之痛。语出《诗经•黍离》,《诗经•王风•黍离序》:"《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旧都镐京),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徬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后世因称亡国之痛为"黍离之悲"。
黍离之悲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shǔ lí zhī bēi,指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也指国破家亡之痛。出自于《诗经》“王风”,历来被视为是悲悼故国的代表作。
意思指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也指国破家亡之痛。
《黍离》全文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所谓“黍离之悲”是对历史盛衰、国家兴亡的悲悼。在本诗中,周朝大夫怀念败亡了的宗周王朝,因见故国的宗庙、宫室长满黍稷而生出悲悼之情。
西周末年,相传幽王为博宠妃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后戎族入侵,诸侯不再勤王,西周于是灭亡,都城镐京被夷为平地。
周平王被迫东迁雒邑,国势就此一蹶不振。
曾经是各诸侯之王室,是繁华的宫殿,现在面对满目的黍稷,东周王朝的士大夫,自然对那繁华昌盛的宗周故都怀有无限眷念之情,不禁心中悲怆不已。
这种由茂盛的黍离而生出的对故国衰亡的悲情就称之为“黍离之悲”,其实质在于“亡国之痛”。
后来人们就以“黍离之悲”为成语,表达故国哀思、亡国之痛,“黍离之悲”也就有了特定的美学含义。也正由于这首诗歌的流传,“黍离之悲”在中国文化中成了一种深沉的民族心理沉淀,成为亡国遗民借以抒发爱国情愫的一种典型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