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教无类”是孔子的办学方针,指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都可以入学受教育。
(2)“有教无类”的提出是针对奴隶主阶级垄断学校教育而言的,打破了奴隶贵族的教育垄断,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等级制度,把受教育的对象扩大到平民,进一步促进了文化下移和战国时期文化学术的繁荣和百家争鸣。
有教无类 - 释义
类:类别。不论哪一类人都应当受到教育。
拼音
yǒu jiào wú lèi
出处
《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例句
我们坚信有教无类,以配合学生个体需要和群体差异。
释义:教:教育;无类:不分类别。进行教育没有对象的区分(区别)。指不分贵贱贤愚,一律给予(文化)教育。即无论什么人都有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这是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主张的教育思想。
例句
1.九年义务教育推行以来,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使得许多贫苦人家的子弟也能接受教育。
2.教导主任很赞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无论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如何,他都一视同仁。
这提倡有教无类是说不分什么阶层的人都应该接受教育,这里的教不单指上学,范指接受:仁意礼智信的教育,这当然是无论是什么阶层教得接受儒家思想。至于他注重等级就是: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这里的等级就是正名,下级应服从上级,这个思想恐怕不光过去,就是现在也不是无用啊。知少识浅,勿喷。
老施来回答。
孔子既然提倡有教无类,为什么还注重等级地位呢?这并不矛盾。
在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有权受教育,因而也只有贵族子弟才有当官的资格。换句话说,教育是件奢侈品,与平民贱民无关。而孔门***号称三千,形形***,其中有不少贫苦人家的孩子,甚至还有犯过罪的人,如漆雕启和公冶长。大伙儿只要缴纳10条肉干,孔子就会教,就是所谓的“有教无类“。孔子开门授徒,什么人都教,似乎非常博爱。但,不要认为孔子就不讲究出身,认同劳动人民。孔子教授苦孩子,不是让他们接着当苦孩子,而是当君子,当古之君子,做榜样给当时的贵族看看。
孔子的祖宗是大贵族,甚至是王族,是商王的弟弟。商灭亡后,周公分封到宋国,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是宋国大夫。孔子的爸爸叔梁紇在鲁国当邑宰,相当于后来的县令,县处级干部,比较衰微了,但还算有地位。但孔子本人是庶出,他妈妈颜徵在是他爸爸纳的妾,年龄相差过大,被当时的人认为不合礼法,说他们的结合是“野合”。所以,孔子本人出身贫且贱。但他很想当贵族,而且是想当周朝初年的贵族。同样,孔子的大多数***们跟孔子类似,不一定是世世代代苦出身,而是往上倒个两三代,也可能是贵族子弟。同样都是既不是平民也不是贵族的社会的边缘人。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其实是树立一个共同的目标,恢复周礼,恢复儒家的阶层社会。所以,子夏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真正了解孔子,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你就会知道,孔子从未想到过***平等,他的一切思想是以君子为中心,建立君子国,里面的君子们不单有学问道德,还有功名富贵。但贫贱小民还是要各安其份,该干嘛干嘛。孔子其实比贵族还贵族,他要的是身份贵族与精神贵族合二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