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谢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出自西汉.戴圣《礼记.礼运篇》。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礼运篇》:“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之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意思是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有才能的人选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实现一种大同的理想社会。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里。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为大家所共有,只有实现天下为公,彻底铲除私天下带来的社会弊端,才能使社会不断向前,充满光明,***得到幸福。
谢谢!祝您生活愉快!
大家好,我是乔冠钧。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出自西汉礼学家戴圣编著的《礼记·礼运》。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意思为: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此句话在阐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前景。
这里***都能受到社会关爱,安居乐业,且各尽所能,也表达了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
陶渊明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恰好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陶渊明也通过桃花源叙述出了大同社会的风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儒家的“大同”思想从三个问题层面来看: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是儒家一句经典名言。意思是: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为什么孔子等先秦诸子都会不约而同地产生“天下为公”这个人类社会的美好理念呢?当然,这与当时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战乱频仍,生灵涂炭,百姓倒悬,***到了极处,人民痛苦到了极处。对此,诸子百家都希望建立一个“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这就是古人“天人合一”理念的产生之缘,就是意欲从自然现象与规律中寻找灵感与启示的当时历史背景中的理想到达模式。
自此以后,“大同”的社会理想就成为几千年中华民族为之奋勇拼搏的政治目标;就成为华夏子孙对“天下为公”“大同”世界无限向往的千年理想之梦。
为了能够实现这个“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数千年的艰苦探索;
为了能够实现这个“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历史上有多少数不清楚的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的奋力拼搏;
为了能够实现这个“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前赴后继,为此而付出了多么惨烈的历史代价。
今天人类历史进入到了和平是主流,共同发展是使命的新的伟大历史时代。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纷争与矛盾,需要人们具有智慧的思想,理性的思维,宽容的态度,感恩的情怀,去面对世界,去认识世界,去拥抱世界,在人类共同生存和拥有的这个地球大家庭里,通过和平交流和探讨,达成新的共识,这就是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共同巩固起一座友谊的神圣桥梁,一心建造起一个和谐共融的美好的人类家园。这就是人类社会今天共同一致的“天下为公”的理想目标;这就是人类社会明天目的相同的“大同”理想境界!
“四海之内皆兄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这应该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我认为,对这句话应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指行大道者,首先自身应该有个天下为公的态度,具体地讲 就是要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只有这样才能使大道得以顺利实施。另一方面是指大道之行会出现什么结果,具体地说 ,是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我认为这只是我国古代儒家人的一个理想社会罢了,也就是现在说的消灭贫穷。其实,这也只是古代读书人的一厢情愿,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任何一位统治者也绝对做不到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因为他们始终认为,普天之下茣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滨。连整个国家都是他个人的私有财产,何来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也更不可能出现所谓的天下为公的大好局面了。我看这只不过是读书人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而已,并无半点实际意义。更值一提的是,后来的历朝统治者,独尊儒术,就是妄图借用儒家的这些美丽言辞来欺骗劳动人民,从而达到他们维护统治地位之目的。
大家知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出于《礼记》。这一段话的全原文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主要是在描述“大同”社会的理想场景。简单而言,就是用“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个当时的当政者都能耳熟能详的道理,来提醒当时的当政者若想实现“大同”社会的理想状态,就要学习、借鉴“大道”的做法。
简单而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中的:
“大道”是指宇宙中的万事万物生成、运动、变化、发展的总指挥和总能量。就是《道德经》之所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老子在这里为宇宙中的万事万物生成、运动、变化、发展的总指挥和总能量取字为“道”,取名为“大”,故而其名字为“大道”。
“行”是指“大道”的施行。
“天下”是指全天下,即整个宇宙,全世界。
“公”是指公平、公正、公开。
因此,“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句话是在讲:大道的施行,对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公平、公正、公开的。绝对没有一丝一毫的偏向。举例说明:当灿烂的阳光照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的时候,其对鲜花和毒草给予同等的照耀。绝对不会对鲜花多给点儿温暖,对毒草少给点儿温暖。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置于描述大同社会理想状态的段落之首,意在告诉当时的当政者,若要实现大同社会的理想状态,在制定并施行治国安邦的大政方针时,要学习、借鉴大道的做法,对天下各种人都要尽最大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使天下所有的人都能最大限度的享受政策的红利。
初浅认识,请方家指正。
(原创作品,禁止抄袭。版权所有,违者必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