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kuài zhì rén kǒu ]
释义:
脍:切得很细的肉。炙:烤得很香的肉。比喻好的诗文等作品为人们所称颂。
出处:
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卷十:“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皆脍炙人口。”
例句:
唐诗三百篇,篇篇都脍炙人口。
脍炙人口(拼音:kuài zhì rén kǒu)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下》。[3]“脍炙人口”的原义是美味***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在句中可充当谓语、定语;含褒义。
意思就是美味的食品人们都喜欢吃。比喻好的诗、文等***称赞传诵。
读音
[kuài zhì rén kǒu]
出处
唐•林嵩•《周朴诗集序》:悲夫!先生名朴,字见素。生于钓台,而长于瓯、闽,与李建州频、方处士干为诗友,一篇一咏,脍炙人口。
炙:烤肉。美味,大家都喜欢吃。比喻***都赞美和传诵好的诗文或事物。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海叙不遇》:“李涛,长沙人也。篇咏甚著,如'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皆脍炙人口。”
近义祠 交口称誉 爱不释手 喜闻乐见 口碑载道 百听不厌
反义词 鲜为人知 平淡无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