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朝三暮四
【拼音】: zhāo sān mù sì
【解释】: 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出处】: 《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举例造句】: 厘定规则: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而且这规则是不象现在那样朝三暮四的。 ★鲁迅《坟·灯下漫笔》
【拼音代码】: z***s
【近义词】: 朝秦暮楚、反复无常、见异思迁
【反义词】: 墨守成规、一成不变。
答题:
形容立法前后不一的词语,朝令夕改。
朝令夕改读音是zhāo lìng xī gǎi,意思是早晨发布的命令,晚上就改了。比喻经常改变主张和办法,一会儿一个样。
成语出处
汉·晁错《论贵粟疏》:“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后由此总结出成语“朝令夕改”。
成文用法
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分句;用于政策的变更。
读音: hòu lìng miù qián
后令缪前,就是朝令夕改之意。表示早晨发布的政令,晚上又改变了。形容政令、办法等多变,使人无所适从。
朝令夕改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zhāo lìng xī gǎi,用于政策的变更。早晨发布的命令,晚上就改了。形容政令时常更改,使人不知怎么办。出自《论贵粟疏》。 成语出处 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汉书·食货志上》:“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译文:急迫抽税的压榨,征收赋税没有一定的时间,早上命令,晚上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