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勇有貔虎之威,狡计有枭狐之谋。
梅国桢:其子李如松、李如柏、李如桢,皆负大将之才。
就大家比较熟知的抗倭援朝战争即——万历朝鲜之役而言,论战功无出李如松右者。虽然麻贵之力战、董一元之捣巢,同样可圈可点,但据其次并不具什么争议。
简单叙述一下,李如松的父亲是李成梁,曾经的边关两大名将:东南戚继光,东北李成梁。在当时,李成梁威名远远超过戚继光。
即便是颇受诟病的清修《明史》其中虽然对李成梁颇有贬低,但却也不得不承认“然边帅武功之盛,两百年来所未有”描述李如松则“将门有将,得无愧乎”。李成梁之武盛,有明一代,无人超越,包括戚继光在内也同样不能望其项背。
李如松就是在李成梁的言传身教下成长起来的,从小耳渲目染着军事领域中一切事物,再加上徐渭徐文长的兵法教导,使李如松早早就具备了军事领导所应具备的出色才干。
虽然李如松是我十分钦佩甚至可以说是景仰的名将,但我还是不得不说,作为一个将军,一个领军人,盲目冒进(身先士卒那种)确实是李如松的一大缺点,这个缺点在抗倭援朝战争中就差点令其丧命,后来抗倭之役结束后,李如松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四月,率轻骑追击鞑靼,与数万鞑靼骑兵遭遇,李如松率所部三千余人浴血奋战,阵亡于抚顺浑河一带,终年五十岁。
这次追击就有些轻率了,作为将帅,身先士卒真的未必是好事,本着对全军负责的态度,实际掌军的领导人实在是不合适冲杀在前的,这是一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而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