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你可能听说过“历史的合力”这个说法,任何历史***的发生,恐怕都不是一个单一原因造成的。在历史上,探索秦朝兴亡原因的文章也所在多有。至少我记得中学的语文课上就曾经学过贾谊的《过秦论》、苏洵的《六国论》、杜牧的《阿房宫赋》等文章。
具体到你所说的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我以为都是非常重要的。恐怕很难说到底哪个是更重要的。在商鞅到达秦国之前,秦国并不是一个十分强大的国家。春秋后期以及战国初期的秦国,也不是很活跃,他们偏处于西北地区,人们对他们也不是很重视,甚至把他们看成是夷狄。而等到商鞅到达秦国以后,对秦国进行了变法。商鞅的变法,我们喜欢他与否是一回事,但我们无法否认商鞅变法之后,秦国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商鞅的变法将秦国改造成了一部战争的机器,奖励耕战。从而使得秦国的国力有了迅猛的提升,具备了逐鹿中原的资格。从商鞅之后,秦国开始变得非常活跃起来。秦孝公去世后,商鞅虽然被杀,但是商鞅所开创的制度却被秦惠王继承了下来。之后,秦国一直在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商鞅的变法对于秦灭六国功不可没。
但是,我们知道任何事情都离不开人的因素。***如商鞅去世后,没有人能够继承他,那么秦国也不可能灭掉六国。在商鞅之后,不断有其他国家的人来到秦国牟取富贵,秦国自身也涌现了一批人才,而这些人才都得到了重用。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没有白起,长平之战可能胜利的一方就不是秦国了。秦灭六国的过程之中,老将王翦所起到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在战国中后期的一百多年之中,秦国一直能够积极地吸引人才、合理地利用人才。这一点可以从李斯给秦王政的《谏逐客书》里得到印证。
而且,战国中后期,秦国的统治者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无论是秦惠王、秦昭王、秦王政等人,就其个人素质而言,无疑都远远超过了东方的各国君主,这也是秦国能灭六国的重要原因。
总之,秦为什么能灭六国,需要综合分析。
从根本上说靠的的商鞅变法,善用人才是次要的。
商君之法,从根本上在秦国确立了封建制度。徙木立信重塑***信誉,废井田,开阡陌改变了旧的土地制度,大量的基础设施得意大规模修建,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推广铁制农具,确立了封建时代基本生产形式,提高了下层劳动人民参与生产的积极性。奖励军功,废除世袭,创造了较为公平的社会环境,使得下层人民参与政治的热情大大提高,一大批才干卓著的能臣良将得到重用。中央集权的国家雏形初步展现。统一度量衡,创造了较为交易环境,使物尽其用,货畅其流!
至于善用人才只是这个较为公平的体质下的产物而已!答案显而易见!
秦国统一六国的原因有很多,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三国演义中曾多次提到天时、地利、人和,但实际事实情况是仅有天时、地利、人和,还远远不够,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下面我就具体分析一下,秦国具备哪些条件,才能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一、变法强秦、帝国崛起
秦孝公赢渠梁,任用商鞅实行变法,让法治深入人心,实现了变法图强,秦国具备了争霸天下的基础,秦法是秦国的立国之本,强军之策,富民之道。秦法为秦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商鞅人虽灭,法犹存,传六世而终达天下统一。
二、六代贤君,励精图治
秦法需要人去维护,需要人去传承,而秦从秦孝公开始,到始皇帝嬴政,历经六代秦君,均可以称之为明君贤主,保证了秦法的延续性,君明则上不愚,下不佞,人皆畏法,法治可行。
三、群英荟萃,奇谋跌出
张仪的连横之策,瓦解了东方六国合纵抗秦的策略;范睢的远交近攻,让秦国不断的蚕食诸侯的势力,自己一步步做大;吕不韦的吕氏春秋,提供了另外一种治国理念上兼容并包的可能;李斯的分化瓦解之策,让六国彻底丧失了对抗的信心和能力。
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甘茂打通三川之地,让秦国有了入主中原的通道;白起的东征西讨,立威名于四海,让东方六国视秦为虎狼之国避之唯恐不及;王翦有灭国之能,六国望风披靡。
五、韩国弱秦、霸业可成
韩国贡献了郑国渠,助秦国国力大增;助周天子八万精锐伐秦,而致西周灭秦国立威于天下;派遣韩非说秦,传法家不朽之作;让上党于赵引祸于秦,岂料长平一战而定天下大势。
六、天命在我,舍我其谁
秦地理位置优越,进可攻退可守,有关中沃野千里以养民,有函谷关天险以御敌,有秦军百万以灭国,有秦法流传六世以固业,灭六国而一统,后万世谓之曰强秦!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