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文青的青春里都住着一个三毛,美丽、洒脱、照自己的心意去过一生。作为一个资深的三毛粉最喜欢的还是她的《撒哈拉的故事》。
撒哈拉是三毛生命里最快乐的时光,她曾写下过这样的文字”如果有一个女儿,她必要被称为,撒哈拉.阿非利加.葛罗.陈。这个名字将是她父亲母亲和北非沙漠永恒的结合”。
在《撒哈拉的故事》里有三毛荷西白手起家都辛酸,有婚姻生活的柴米油盐,有大漠风情的人和事。
撒哈拉原始居民的愚昧与无知,善良聪明的黑人奴隶,美丽漂亮的护士沙伊里,帅气逼人的游击队长巴西里,关于战争关于人性。
《撒哈拉的故事》可以说是一部那个年代撒哈拉威人生活的百科全书。它离奇有趣,活泼热烈,既烟火又浪漫,曾在宝岛掀起一股三毛热。
直到现在我大学的课堂里,还有柔柔弱弱的小女生站起来说,我最想去的地方是撒哈拉沙漠。
我是北暮无泪,喜欢我的回答就点赞关注吧!
我是一线的一名教师,我来回答下这个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让你满意,对于三毛我是上大学才真正了解她的,记得2006年我上了师范大学,进入大学后,学校图书馆的书让我痴迷,在那里我接触到了三毛的书,也对三毛这样一个奇女子有了初步的了解。三毛,其实名字叫陈懋平,后来改名为陈平。中国现代作家,重庆人,后来迁居台湾。
下面谈谈她的书,她一身写了好多书,主要作品有《倾城》《温柔的夜》《哭泣的骆驼》《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送你一匹马》《我的宝贝》《闹学记》《万水千山走遍》《梦里花落知多少》等,看过她的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梦里花落知多少》和《撒哈拉的故事》这两本书,这两本书尤其是《撒哈拉的故事》让我真正的对三毛有了了解,我从心底佩服这个女子。
以上全部内容是我的回答,希望对题主有所帮助。
说句实话,三毛的作品我读得不多,但记得有一本《撒哈拉的故事》里一篇叫《沙漠中的饭店》,平实中娓娓道来,将普普通通的中餐描写成了梦昧以求的美味。
无论是细细的粉丝,还是煎薄肉饼,抑或是紫菜包饭,这些对于我们来说,要找到的食材都寻常得很,但对于身处非洲的三毛来说,这可都是妈妈通过航空包裹长途寄过去的,弥足珍贵。然而,我们从三毛的文字中,所了解的不是她对非洲食物的多么难以下咽,而是一个外国丈夫被一步一步的拉进中国菜的“陷阱”,无以自拨,甚至对西餐表现出无以复加的厌恶。
整篇文章充满喜剧性的色彩,特别是三毛的丈夫的老板要慕名来三毛家中吃笋片炒冬菇一段,在没有笋的季节里,三毛还是炒出了“笋片炒冬菇”,而且让客人认为是他一生中吃过的最好的“笋片炒冬菇”,而我们读到最后不由得宛然一笑,所谓的“笋片炒冬菇”,不过是“黄瓜片炒冬菇”而已。
我的身体虽是不自由的,但是我的心是自由的。
出自《撒哈拉的故事》之《哑奴》,其中哑奴的形象一直在我脑海里久久不能离去。在文明的沙漠,竟然还有像哑奴一样的奴隶,他们辛劳一生,穷困潦倒,但最终无法改变自己任人买卖的悲惨命运。当一个人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改变现实的时候,是何等的绝望。
三毛在一个朋友聚会里,偶然认识了一个七岁的小男孩,他的勤快和机敏引起了三毛的注意,再了解到他们一家世世代代是奴隶的时候,三毛被震惊了,三毛热爱沙漠,向往自由,可是眼前的一切让她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同情之余三毛给了那个小男孩一些钱,接济了他们,也宽慰了自己。
很快小男孩的父亲哑奴出场了,他找到了三毛的家,向三毛致谢,不久三毛邻居整修房子,正好哑奴也被雇来,当三毛看到哑奴在天台50度的高温下,像一条将要死去的狗一样,三毛把他接到了自己家里,给他食物和水,他没有吃,留给了自己的家人,以后的日子里,三毛邀请哑奴到家里吃饭,闻讯而来的撒哈拉威人对着哑奴喊出了“猪”时,三毛的心都被刺痛了,而哑奴却一切都习以为常。
更为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三毛去了哑奴的家里,两个可爱的孩子,傻傻的妻子,在沙漠的角落里,可怜的小帐篷,但是三毛却看到了哑奴难得一见的欢笑,只有在家人面前,哑奴才能得到少许的快乐。
然而更为残酷的事情终于到来了,哑奴被卖掉了,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留下了可怜的妻子和孩子,当三毛送他远去时,给了他毯子和食物,他不顾脚下的绳子,奋力奔跑,连绳子都跑断了,把毯子送到了妻子和孩子面前,而此时三毛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泪水。
当我们在感叹上天造化弄人的时候,我们所谓的小挫折在哑奴面前根本不值一提,还有比穷的连身体都不属于自己的奴隶呢?!
哑奴指了指天,指了指自己的肤色;又指了自己的心,指了天上的鸟儿。
我的身体虽是不自由的,但是我的心是自由的。泪水划过……
笔者做自媒体时间很短。之前觉得,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平台。如同没有网络的年代,一到傍晚,某户大院前,围坐着闲聊的人们。
然而,今日被一位头条美女提醒:今天,可是台湾已故美女作家,三毛的生日,你难道不想写点什么吗?
突然感到,心里一丝丝的温暖,原来有一种思念,叫做:她在替你牵挂——
笔者很小的时候,有幸读过三毛的散文《梦里花落知多少》,当然,那时并没有读的多么明白,毕竟少不更事。如果记得没错,应该是高中,那时候住宿舍,学校旁边就是一家租书店。
说实话,由于网络不发达,那时,根本不知道,这位台湾的美女作家,已经以***的形式,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现在回忆,读这本书的感觉,才了解为什么,爱一个人,可以那么的深沉,思念一个人,可以那么的痛苦。
笔者读《梦》的时候,实际上,已经跳过了三毛之前的所有时光,单是从她失去荷西之后,才简单粗暴的“进入”她的精神世界,体味她那无比痛苦,却又无比坚强的,人生阅历。
三毛的文风,非常直接,没有娇柔,没有造作,没有花前月下,也没有雪月风花。然而,你却能从她纯朴的语言中,感受到她对爱人的苦思,对生活的追逐,对肉体痛苦的不屑,以及对灵魂世界的渴望。
这就是三毛,一个现代文艺女性的典范,追求自由,追求真爱,追逐梦想,追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