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于家中的祸乱,比喻灾祸、变乱皆由内部原因所致。出自晋·陈寿《三国志·董卓议立陈留王》。
晋·陈寿《三国志·董卓议立陈留王》:“速提雄虎之师,克定萧墙之祸。”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东吴纪传体断代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应该是萧墙之祸。
萧墙之祸,汉语成语,拼音是xiāo qiáng zhī huò,产生于家中的祸乱,比喻灾祸、变乱皆由内部原因所致。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董卓议立陈留王》。
中文名
萧墙之祸
出处
《三国志·董卓议立陈留王》
释义
由内因而非外因引起的灾祸。
萧墙:原指古代宫室内当作门的小墙。
原义是祸乱产生于家中,比喻灾祸、变乱皆由内部原因所致
祸起萧墙(拼音:huò qǐ xiāo qiáng)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论语·季氏》。
“祸起萧墙”的原义是祸乱产生于家中,比喻灾祸、变乱皆由内部原因所致;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也作“祸发萧墙”。
中文名:祸起萧墙
拼音huò qǐ xiāo qiáng
近义词:同室操戈、萧墙之祸、尺布斗粟
反义词:敌国外患、兵临城下、大军压境
阋墙之祸。也读“萧墙之祸”。比喻内乱。出自 《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鬩墻 ”,出自《语本诗·小雅·常棣》“兄弟鬩于墙,外御其务。”谓兄弟相争于内。后用以指内部相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