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所欲为”是一个成语,没有下一句。“为所欲为”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很随意,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出自《资治通鉴·周纪威烈王二十三年》:“子乃为所欲为,顾不易耶?何乃自苦如此?求以报仇,不亦难乎?”
近义词:随心所欲、无法无天、胡作非为。
反义词:安分守己、谨小慎微。
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指随心所欲。
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放任自流,不受约束的坏的生活习惯,为所欲为是贬义词,经常和无恶不作结合在一起,头脑简单不加思考的做事情。
在旧社会有钱有权家的孩子也就是浪荡公子,用为所欲为无恶不作来形容真的不为过。好自为之吧。
成周是西安,我们洛阳不要这个名字,你们玩吧。成周是西安,中原是关中平原,华夏的华源于华山,河洛地区是北洛河那一片,天府之国是西安,天地之中是西安,国家中心是西安,地球中心也是西安,宇宙中心还是西安。
“成周”在西周的时候是镐京,在东周的时候是洛邑。
认为成周是洛阳的人,一般持有的论点有二:一是司马迁说,“周公往营成周雒邑”。二是何尊上的“中国”二字,认为是“天下中心”的意思,洛邑的地理位置,正好是天下的中心,所以成周是洛邑。
那么,我就试着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
第一,从“成周”的含义看
东汉的何休在注解《公羊传》时说:
“名为成周者,周道始成,王所都也”。
成周,就是王所居住的都城,也就是王城。西周的时侯,镐京是都城。西周的所有周王,也都没有用洛邑作过都城。所以成周就是镐京。
第二,从目前出土的西周青铜器来看
带有“成周”二字的最多,有近百件。带有“宗周”二字的,有28件。带有“新邑”的,只有几件。说明在西周的时候,成周的地位最为重要。能有这么重要地位的,当然是都城镐京。
第三,从《史记》的记载看
不清楚,比较矛盾。成周洛邑的挺多。成周镐京有甲骨文,也有文献。
尚书.康告 成周郊 作毕命 这里的成周是镐京
何尊 :雍州何赐贝卅朋。本铭文成周显然在雍州。也从未提到营建洛邑。
其他文献 则成周洛邑连接。
所以是一笔糊涂账。
但中国自始至终都未指过洛阳,没有任何文献
中国就是冀兖青徐杨荆豫梁雍。差不多是北中国。
周武王伐商成功后,有感于镐京偏西,无助与新得广大东方的领土,于是在洛邑建一个新的都城以加强东方管理,武王未几而亡,此事由周公旦继续推行,为了区别于镐京的宗周,此地命名为成周,意成就周人大业之意,迁殷移民居于此,置八师看管。又在成周西面辟王城,由周公亲自按照九宫盘格设计,是世界上第一个先设计后监造的城市(为防不求甚解者诘问,解释一下,大多城市都是慢慢增加人口然后扩建的,而非提前设计的)。周王城和成周城皆在今洛阳市,宗周镐京在西安西,至此,西周实行两京制。犬戎攻破镐京,西周亡,周人东迁洛邑,东周始。
周原~宝鸡,宗周~丰京(祖庙-京宫),成周~镐京(武王庙-康宫)周成王所在地,这是前两天在网上关于成周的辩论问题,还是拿洛阳出土的《令彝鼎》跟洛阳民科们展开辩论后得出的结论。[大笑][大笑][大笑][大笑]
《令彝鼎》在洛阳被挖掘出土,证实了周公旦的宫殿在当时的洛阳,而明确的界定成周在西安的镐京,周公之子明保(明公)子承父业回雒邑自王的全部记录。
鼎文中清晰的记述了周公之子~明保(明公)奉王命回到了成周~镐京述职、祭祀朝拜的事情,回到雒邑后被封做诸侯王的事情经过。
第一天:癸未日,回京述职。
第二天:甲申日,祭祀宗周祖庙~京宫,即(丰京之地,)
第三天:乙酉日,祭祀成周武王庙~康宫,朝拜周成王宫都在镐京(镐京之地)的全部记录。
(明公归自王)~明保之后回到雒邑做诸侯王,命人将全部经过铸于鼎内,这也就是为什么《令彝鼎》会在洛阳被挖掘出土的最有力的铁证,因为明宝(明公)在洛阳当上了诸侯王之后,把一切经过原原本本的记述在了《令彝鼎》上,然后安放在了洛阳原故。[耶][耶][耶][耶]
《何尊》在宝鸡出土提到了成周,
《妾簋》在西安出土提到了成周,
《令彝鼎》在洛阳出土提到了成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