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鼓鸣金是一个古老的中国典故,源于春秋时期的齐国。
公元前685年,齐国国君齐桓公想要攻打敌人,但是士兵们对此并不热情。于是,齐桓公下令将大鼓和金钟放在军营门口,让士兵们每天早上都要打鼓鸣钟,像是在迎接待客一样。
经过几天的训练,士兵们逐渐变得有自信心,战斗力也提高了。最终,齐军打败了敌人,取得了胜利。
从此以后,“击鼓鸣金”逐渐成为一个成语,形容为士气高昂,战斗意志坚定,并且也成为鼓舞士兵士气的象征。
鸣金击鼓也为“击鼓鸣金”
鸣金击鼓意思是古时打仗用来指挥士兵前进后退的信号,藉以助势或***。
该成语可作为宾语、定语;用于古代军事。但在现代已经不适用了。
出自明朝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
【造句】他传令军士们鸣金击鼓,准备一举攻下敌人的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