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是什么意思呢,二百五是什么意思呢英语

tamoadmin 成语文化 2024-11-16 1 0

北京话中的“二百五“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来源典故吗?

二百五是指傻头傻脑,不很懂事而又倔强莽撞的人。 在北京话里面,***五一般用来形容说话不恰当、不合适,也可以指那些行为不符合常规的人。

用法: 二百五一般用作主语、宾语或者是定语。多用于口语,在各地的口语中都有出现。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很多人误以为二百五是粗话,但是其实二百五只是用于口语调侃,严格来说的话,其实它并不是什么粗口或者什么骂人的话。

二百五是什么意思呢,二百五是什么意思呢英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百五的出处是清炒吴趼人的作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3回:“原来他是一个江南不第秀才,捐了个二百五的同知,在外面瞎混。”

骂别人“二百五”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来历?

骂别人“二百五”,就是指“蠢货”、“蠢猪”、“脑袋进水”、“***”、“不清白”“憨包”、“瓜娃子”的意思。 相传“二百五”是这样来的: 古时候,长沙城门贴了一张告示,很多百姓围在告示前观看。 一个乡下人,手里拿着个萝,一边啃一边往里面挤,其实他根本不识字,挤也是白搭。

挤到里面,他只好问旁人:“所示何事?”,旁人看他不起,就忽悠他了:“此乃县府告示,上书:湖南长沙府,禁止乡里人吃萝卜······”

二百五是什么意思呢,二百五是什么意思呢英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乡下人一听,赶紧将手中萝卜弃于地下, 旁人接着又读告示:“丢掉打三百······”, 乡下人一听,扔掉萝卜要挨300板子,就偷偷又将萝卜捡了起来, 旁人赶紧念了最后一句:“捡起还打二百五。”

这就是“二百五”由来。

为什么说别人傻,叫“二百五”?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形容一个蠢很少会直接用“傻子”一词,而是用“二百五”来形容。但是,其实“二百五”这一形容人傻的词语并不是出现在现代的网络流行词语,早在古代这一用词便已经出现了!

二百五是什么意思呢,二百五是什么意思呢英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百五成为傻子的代名词最早可追溯之春秋战国时期。

在战国时期,有一位叫苏秦的谋士,是当时有名的纵横家,所谓纵横家,也就是外交政治家,经常出访各国进行“口舌之辩”以达到政治目的。而苏秦就曾因说服六国(齐、楚、燕、赵、魏、韩)联合对抗秦国,而被六国封为丞相,即“六国封相”。

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身份,苏秦经常受到刺客的追杀!有一次在齐国,他就遭遇了刺客的追杀,而这一次苏秦并未逃过一劫,而是被刺客一剑刺中胸膛,当场身亡。

由于苏秦是齐国的丞相,深受齐王器重,再者当朝丞相被人刺杀身亡,颜面何在?于是,齐王便下令全城追捕凶手,但是没有结果。

后来,齐王突发奇想,想出来一个计策,摆了一道“苦肉计”。

他放出消息,说苏秦是齐国内奸,但碍于他的身份一直没有机会下手除掉他,现今苏秦被齐国的有识之士刺杀已死,希望这些有识之士能够出面领赏,赏黄金千两。此外还令人将苏秦的头颅割下,在苏秦脸上涂满鲜血,制造苏秦惨死的***象,并将其头颅挂在城楼公示。

没过多久,果然有闻讯前来领赏的“有识之士”,而且还有四人,他们言辞激烈,都咬定自己是杀死苏秦的“功臣”。最后,这四人被带到了齐王面前,齐王一见他们四人,可谓是既悲愤又开心,准备杀死他们以泄心头之恨。

二百五”是我国流传甚广的一个俗语,几乎传遍了大江南北。如今在本山大叔的小品中又简化成了“二”。我的老家泰安叫“二疾”。它的含义大家都心领神会,不用再做解释。但是,其中的历史故事却鲜为人知。据说,战国时期身挂六国帅印的说客苏秦被人暗杀了。齐王盛怒之下,发誓要给他报仇雪恨,但是久久查不到凶手。于是他想了一个计谋。他让人割下苏秦的头颅,悬挂在齐国国都(今临淄)的城门上,张贴出告示说:苏秦是内奸,杀他是为齐国除了一个定时***。应该赏黄金千两,望义士前来领赏。

榜文一贴出,就有四个人前来声称是他们杀的苏秦。齐王说:“你们可不许说谎。”这四个人一口咬定是他们所为。齐王说:“好,真勇士也,赏给你们黄金千两。可你们打算怎么分呢?”四人回答:“平分,一人二百五。”这时齐王变脸了,他拍案而起,厉声说道:“来人,把这四个‘二百五’拉出去砍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这句话来自“推***”。***是旧时的赌具,其中有“二板”(四个点)和“幺五”(六个点)两张牌。这两张牌和在一起是十个点,在推***时被称作“毙十”。“毙十”在***中是最小的点,谁都比它大,它什么牌也吃不了,所以牌局上的赌友就用二板和幺五的简称“二板五”来形容那种什么也干不了的无用之人。久而久之,在流传过程中发生音变,“二板五”成了“二百五”,它的含义也变成讽刺那种自作聪明,办事不靠谱,脑子缺根弦的主了。

上面第一种说法涉嫌戏说,大可不必较真。第二种说法也很牵强。其实,“二百五”俗语的由来,很可能与古代钱币有关。古钱币外圆内方,中间有方孔,所以古钱又曰“孔方兄”。古人为了携带方便,就用绳子从孔中把钱串起来,一千枚为一贯,后来叫一串。到了清朝,一串又称一吊。《红楼梦》里凤姐就说过,袭人月银是2两,晴雯等大丫头月钱是一吊钱。一千枚钱称一吊,一枚钱又称一个大子,五百钱就是半吊,用半吊不够一吊的数,比喻人的心眼不灵透。楚剧是一个古老的地方剧种,由清代道光年间鄂东流行的哦呵腔与黄陂、孝感一带的山歌、道情、竹马、高跷及民间说唱等融合形成,楚剧有一出传统小戏《半吊子卖鞋》,是一个绰号“半吊子”的鞋匠腊月三十卖鞋过年的故事。说明那时就有了“半吊子”一说。如今济南话还经常说某人说话办事没准头,是“半吊”或“半吊子”。“半吊的一半”就是“二百五”,原指二百五十文大子。后来却经过发挥,成了形容“比半吊还半吊”的骂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