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何晏集“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 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即三纲五常,出自《白虎通·三纲六纪》。
三纲:
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
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
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
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
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
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
五常:爱之仁,正之义,君之礼,哲思智,情同信。
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三纲、五常两词,出自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期的孔子。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
出处:《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何晏集“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 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