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读书人闭门苦读,就能知天下大事。秀才:明清两代称府、州、县学的生员为秀才,也泛指读书人。出自清·王有光《吴下谚联》二:“‘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秀才以天下为己任,自应日新其德,知能并进。
……必也杜门不出,十年读书,十年养气,如董江都下帷不辍,一旦出身任事,乃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白话文:“‘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秀才以天下为己任,从应天新其德,知道能并进。一定是闭门不出……,十年读书,十年养气,如果董江都苦读不停,一旦出自己任事,就无所不知道,无所不能。”扩展资料:学习类谚语:
1、边学边问,才有学问;勤学好问,不怕脑笨。
2、活到老,学到老,难解的问题日渐少。
3、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黑发不知读书好,白首方恨用功迟。
4、人贵有志,学贵有恒。
5、学习不思考,知识记不牢。
6、学习如赶路,不能松一步。
7、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闭门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梦回。
行过闾阎争问讯,忽逢鱼鸟亦惊猜。
可怜举目非吾党,谁与开樽共一杯?
归去无言掩屏卧,古人时向梦中来。
---苏 辙
元符三年(1100)哲宗去世,徽宗继位,想调停新旧两党。元祐年间官至副相的苏辙从岭南遇赦北归,居于颍昌(今河南许昌市东)。调停未成,徽宗很快又重新迫害元祐党人,而且比哲宗朝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避祸,苏辙杜门颍水之滨,自号颍滨遗老,“不复与人相见,终日默坐,如是者几十年。”(《宋史·苏辙传》)说也奇怪,政和二年(1112),也就是他去世的这一年,苏辙突然改变了“不踏门前路”的决定,不但出游颍昌西湖,而且泛赮水,写了两首纪游诗。
首联出句,一笔带过十年的生活。这十年来,他对不出门、不见人是自持甚严的。徐度《却扫篇》卷中说:“苏黄门子由南迁,既还居许下,多杜门不通宾客。有乡人自蜀来见之,侍候于门,弥旬不得通。宅南有丛竹,竹中为小亭,遇风日清美,或徜徉亭中。乡人既不得见,则谋之阍人(守门人),阍人使侍于亭旁。如其言,后旬日果出,乡人因趋进。黄门见之大惊,慰劳久之,曰:‘子姑待我于此’。翩然而去,迨夜竟不复出。”这则轶事生动反映了苏辙晚年杜门颍滨的实际情况。“湖上重游”点题,“一梦回”说明他时时梦游西湖,“闭门不出”完全是为时势所迫。他在《泛水》中说:“早岁南迁恨舳舻,归来平地忆江湖。”“忆”字也表明,“闭门不出”的生活是苦闷的。
《游西湖》苏辙翻译赏析
长相思·游西湖
【作者】康与之【朝代】宋
南⾼峰。北⾼峰。⼀⽚湖光烟霭中。春来愁杀侬。
郎意浓。妾意浓。油壁车轻郎马
骢。相逢九⾥松。
相传鬼谷子创立了纵横家这一流派,是春秋战国时期“九流十家”中的一个主要流派,“九流十家”则是指:儒家、农家、纵横家、墨家、法家、道家、阴阳家、杂家、医家、名家。
纵横家是一个独特的谋士团体,主要是为诸侯国出谋划策,他们不讲究忠义,按照当时的诸侯国的政治局势做出判断。纵横家内部分成合纵派和连横派两个主要流派,合纵则是利用几个弱小的诸侯国制衡强大的诸侯国,而连横则是纵横家为一个强大的诸侯国谋划制衡、消灭几个弱小的诸侯国。(鬼谷子形象图)
纵横家大都是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擅长辩论。著名的合纵派代表是苏秦,配六国相印,连横派的代表是张仪,用连横的手段破了六国合纵的大政策。
鬼谷子创立的纵横家成员们经常性的相爱相杀,如庞涓和孙膑、苏秦和张仪,师兄弟内部互斗的非常厉害,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对纵横家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具体要求如下:
知大局,善揣摩,通辩辞,会机变,全智勇,长谋略,能决断。
郦食其和蒯通是战国末期的纵横家,在历史上也非常有名,尤其是郦食其。
郦食其是陈留高阳人,是著名的说客、外交家,在刘邦崛起之路上郦食其的助力非常大。
郦食其真正出山之时已经六十多岁了,恰好刘邦和项羽等人分兵进攻秦朝国都咸阳,在陈留率领一万左右的乌合之众踟蹰不前。郦食其分析天下形势,建议刘邦攻取陈留(今开封附近)作为根据地。在刘邦进军咸阳路上,郦食其也经常亲自作为使臣出使各个诸侯和秦军把守的城池,立下了汗马功劳。(郦食其剧照,被齐王田广烹杀)
楚汉相争时期,郦食其建议刘邦做了如下部署:
收复荥阳,占有敖仓的粮食,阻塞成皋的险要,堵住太行交通要道,扼制住蜚狐关口,把守住白马津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