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出自: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意思是一个人如果小时候不好好学习,是不适宜的,玉不经过打磨,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这句话告诉人们从小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学习,长大了才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顽强拼搏,经历再多的磨难,也不要害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成材
琢:雕。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不”的基本含义为副词;引申含义为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如不去、不多。
在日常使用中,“不”也常做副词,表示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
答: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尚书.说命》中说:“自始自终想着学习。”
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玉不琢不成器”的“器”指的意思是:玉器。
“玉不琢不成器”的意思是: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琢:雕。
“玉不琢不成器”的出处:
出自南宋·王应麟的《三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