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濡目染、交头接耳、耳听八方、面红耳赤、忠言逆耳。
1、耳濡目染【解释】: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出自】: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译文】: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2、交头接耳【解释】:交头:头靠着头;接耳:嘴凑近耳朵。形容两个人凑近低声交谈。【出自】: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不许交头接耳,不许笑语喧哗。”【译文】:不许头靠着头凑近低声交谈,不许大声喧哗。
3、耳听八方【解释】: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很机警。【出自】: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十六回:“为将之道,须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译文】:为将之道,必须要眼观四处,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
4、忠言逆耳【解释】:逆耳:不顺耳。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出自】:韩非子·战国《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译文】:良药苦口,而智慧的鼓励而喝的,知道他进入而已自己病了;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而第二主听的,知道他可以获得成功的。
5、面红耳赤【解释】:脸比耳朵都红了。形容因激动或羞惭而脸色发红。【出自】:朱熹·宋《朱子语类》卷二九:“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耳赤;子文却三仕三已,略无喜愠。”【译文】:现在的人有点小利与害,就到了头红耳赤;子文却三仕三已,几乎没有喜怒。
掩耳盗铃、耳濡目染、震耳欲聋、耳提面命、耳熟能详、充耳不闻、隔墙有耳、洗耳恭听、耳鬓厮磨、耳目一新、如雷贯耳、忠言逆耳、交头接耳、耳顺之年、不绝于耳、掩耳盗钟、面红耳赤、口耳相传、迅雷不及掩耳、俯首帖耳、耳闻目睹、抓耳挠腮、言犹在耳、马耳东风、黄耳传书、马耳春风、法不传六耳、耳聪目明、肥头大耳、耳听八方
公耳忘私 交头接耳 俯首弭耳 危言逆耳 妥首帖耳 嵬目鸿耳 惹人耳目 耳听八方 耳熟能详 耳目一新 耳视目听 耳软心活 耳鬓厮磨 言犹在耳 遮人耳目 面红耳赤 忠言逆耳 隔墙有耳
洗耳恭听
[ xǐ ěr gōng tīng ]
基本解释
形容专心、恭敬地听别人讲话。听人讲话时的客气话。元周权《秋霁》诗:“酒醒谁鼓《松风操》,炷罢炉熏洗耳听。”
详细解释
【解释】: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出自】: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请大王试说一遍,容小官洗耳恭听。”
【示例】:如此甚妙,我们~。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八回
掩耳盗铃、 耳濡目染、 震耳欲聋、 耳提面命、 耳熟能详、 充耳不闻、 隔墙有耳、 洗耳恭听、 耳鬓厮磨、 耳目一新、 如雷贯耳、 忠言逆耳、 交头接耳、 耳顺之年、 不绝于耳、 掩耳盗钟、 面红耳赤、 口耳相传、 迅雷不及掩耳、 俯首帖耳、 耳闻目睹、 抓耳挠腮、 言犹在耳、 马耳东风、 黄耳传书、 马耳春风、 法不传六耳、 耳聪目明、 肥头大耳、 耳听八方